遭遇"霸王条款"投顾合同?三步教你拿回服务费
"王老师,您推荐的股票又跌停了!"杭州股民老李(化名)盯着手机屏幕,手指微微发抖。这已经是本月第三次接到投顾公司的"止损建议",而当初承诺的"专业服务"变成了不断补仓的循环。
去年12月,老李在某持牌投顾机构购买了8万元的"至尊VIP服务",合同里密密麻麻的免责条款当时没细看,现在才发现这些"文字游戏"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推荐股票亏损不担责、服务期满不予退款、投资决策需自行承担风险......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一、这些"坑"你可能正在踩
笔者梳理了近三年金融调解案例,发现投顾纠纷主要集中在三类情况:
- "保收益"话术陷阱
"年化收益不低于30%""至少5支涨停板"......上海徐阿姨(化名)就是被这类承诺吸引,支付了12万服务费,结果账户反而缩水40%。所谓"专家"后来改口:"市场有风险,我们只是提供参考" -
服务内容货不对板
广州小陈购买的"一对一专属服务",实际是群发模板消息。当他提出质疑时,对方甩出合同条款:"乙方有权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服务形式" -
费用扣除暗藏玄机
有投资者发现,合同中写着"首期款支付后不予退还",但没说明后续还要扣取"账户管理费""信息通道费"等隐形费用
二、维权关键三步走
第一步:固定关键证据
- 保存所有聊天记录(特别是收益承诺)
- 导出交易流水(证明服务与亏损的关联性)
- 重点标注合同中的格式条款(法律上这类条款需特别提示)
第二步:找准调解突破口
去年帮助深圳一位投资者退费时,我们发现其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被扩大解释为包括正常市场波动,这明显违反《民法典》第497条关于格式条款无效的规定
第三步:专业沟通协商
通过金融调解组织与机构交涉时,要抓住三个要点:
1. 指出服务内容与宣传不符的具体证据
2. 说明格式条款的不合理性
3. 提出合理的退费比例诉求
三、这些钱本可以不花
浙江证监局2023年数据显示,近60%的投顾纠纷调解成功案例中,投资者都忽略了合同审查这个关键环节。记住三个"一定":
- 付款前一定要确认服务细则
- 对模糊表述一定要求书面解释
- 发现异常一定要在15个工作日内提出异议
如果您也遇到类似情况,不妨先做个简单自测:
□ 投顾人员是否给过明确收益承诺?
□ 实际服务是否与宣传严重不符?
□ 合同条款是否存在明显不对等?
(符合任一项建议及时咨询)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法律提示: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金融机构不得向普通投资者主动推介风险等级高于其承受能力的产品或服务。若您认为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及时通过正规渠道反映诉求。
微信扫码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