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行业] 11月21日,第二十三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广州车展)如约揭幕。本届车展集中展示了中国汽车工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成果,呈现中国为全球汽车产业革新提供的“中国方案”。同期,汽车之家邀请了上汽集团大乘用车上汽华为合作事业部营销部部长杨嗣耀展开深入交流,一起聚焦创新,共话行业未来。
杨嗣耀指出,华为的小蓝灯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用了ADAS 4.0系统,从投产开始就是最先进的系统,实现点到点、车位到车位、端到端的华为鸿蒙智驾的辅助系统的技术,所以尚界在整个细分市场上是独树一帜的,这也是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一个最大的标志。

上汽集团大乘用车上汽华为合作事业部营销部部长杨嗣耀
此外,杨嗣耀表示之前鸿蒙其他的应该都是定位在25万以上的,但尚界是第一款切入15-20万的细分市场的产品,填补了鸿蒙在整个市场上的空白。至于未来的市场规模增长方面,他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他更看好纯电车市场的未来发展,未来的渗透率新能源汽车在60%-70%之间。
以下为对话实录(精编):
汽车之家:杨总,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专访。尚界H5现在所在的细分市场竞争对手是非常多的,基本上大家都是冰箱彩电大沙发,尚界H5吸引消费者的点是什么?
杨嗣耀:15-20万的新能源SUV市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但是我们是这个市场的新入者,所以我们也有自己非常鲜明的特色。我们从创立之初首款产品的定位是让科技实现真正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这样一个科技的平权,让小蓝灯走进千家万户,这是尚界H5(参数|询价)作为尚界品牌第一款产品的战略定位。
当然我们也知道这个价位消费者既要又要还要,这个心态是非常的强烈。所以,这款产品首先本身车身上,或者是整个车辆本身就是非常有特色,虽然它应该是4780的车长,在车长上面没有太多的优势,但是2840的轴距在细分市场竞争当中应该是非常能打的。车子本身的配置也都是非常契合小家庭的空间需求,从产品本身来讲,上汽有70年的造车底蕴,服务了将近1亿位客户的需求,所以在这方面的把握也是带来了很多的长处。
同时,和华为合作,华为的小蓝灯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用了ADAS 4.0系统,从投产开始就是最先进的系统,实现点到点、车位到车位、端到端的华为鸿蒙智驾的辅助系统的技术,所以我们认为在整个细分市场上是独树一帜的,这也是我们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一个最大的标志。
汽车之家:尚界有哪些比较差异化的特点来去争夺现在有的成熟市场?
杨嗣耀:先从尚界这样一个品牌开始讲起,整个尚界从品牌的定位之初有4点。
首先是风格至上,我们的产品系统会把这一风格打到淋漓尽致,我们会有非常有辨识的风格,会在后续产品的补充当中不断的展开。
第二,科技至上。大家提到华为或者是鸿蒙家族这样体系的产品,本身鸿蒙自身的定位或者是被消费者的认可是一种高端品牌或者是豪华品牌的路线。虽然我们首款车是15到20万切入,是填补鸿蒙家族的空白,后续也会不断完善我们的产品,我们一定会让小蓝灯走进千家万户,实现真正科技的平权,让市场上15到20万的消费者能够体验到最新的辅助、最新的技术,这是我们定位的初心。
第三,要做信赖至上。不管是鸿蒙对整个产品也有非常严苛的产品技术的标准,和产品质量的要求。作为上汽有几十年造车经验的大厂,对于我们的技术和质量的可靠都是非常引以为豪的。所以,把这些融入到最新打造的产品当中去,所以我们第三个讲的是信赖至上。
第四,人人至上。并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以人为本,在不同的细分市场对需求的洞察,这也是在产品定义当中非常强的一个部分,我们也把它融合到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当中去,所以产品本身是四个至上的精神来打造我们的产品。
所以相信今后我们的产品都会更加多的体现这样一个诉求。
汽车之家:我们在跟华为合作的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有一些功能,认为是比较好的,是怎么样推动华为去实现这些功能?
杨嗣耀:我们在技术方面也有很多的准备,华为也是一样的。在这个合作当中非常好的一点,大家都把各自的底蕴,或者大家都把各自的准备都拿出来,来选择更好的,或者是为这个车辆量身定做的,我们认为在这一款车能够形成专属卖点的功能,大家共同生成这个产品。所以H5也是为了尚界品牌首款车度身定做的,相信集两家之长能够更加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汽车之家:之前贾总提到上汽All in尚界,这个能解读一下吗?
杨嗣耀:贾总在各个场合也都解读过,所谓All in就是把我们的技术储备、积累、人员都是毫无保留的投入到尚界这个品牌当中,我们有5000人的团队,从整个工程、物流、制造、采购,整个业务链都是围绕尚界来做的,有一个专门的团队,也能够确保实现我们的产品能够保质保量的,而且按时交付给消费者,这是我们在整个过程当中,把整个上汽的资源都进行投入,这是我们对All in的解读。
汽车之家:在研发端和制造端有分享的亮点吗?尚界未来有没有规划要做一个超级专属工厂?
杨嗣耀:鸿蒙这几个品牌当中,大家都有专属的工厂。其实现在上汽的专属工厂也在改造当中,预计2026年可以实现投产。现在的专属工厂原来也是高端品牌的专属制造基地,可以说是整个汽车行业的灯塔工厂。在这个基础之上,融合鸿蒙新的需求,包括对今后高端产品的布局,我们再继续追加30亿的投资,会在明年投产,届时这个专属工厂应该是代表业界最新水平的工厂,也欢迎包括汽车之家的媒体能够到超级工厂来进行采访。
汽车之家:很期待。现在跟华为合作的品牌其实是越来越多的,甚至好多业内都说有点趋同化了。尚界跟其他品牌有什么区别吗?
杨嗣耀:首先讲的品牌的四个至上,从风格、信赖、技术,包括最后强调的人人至上,以人为本来打造这样的品牌和产品。其实从第一款产品,我们可以看到之前鸿蒙其他的应该都是定位在25万以上的,当然它排兵布阵也比较全了,昨天发布会说第一个MPV也上市了。之前SUV、轿车都有了,但我们第一款产品是15-20万的细分市场来切入,这是填补了鸿蒙在整个市场上的空白,今后也可以往更多的方向探索,其实第一款产品是鸿蒙家族的拓展。

汽车之家:因为现在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的功能现在已经趋同了,您认为下一个决定消费者的胜负手会是什么?
杨嗣耀:其实在加入尚界之后,之前因为我在这个行业做了蛮久,加上尚界之后,尤其对于智能座舱,还有智驾辅助这一类的产品做了很多的体验,或者是深度体验。以前可能是操控,更多是人车合一的感觉。过去从业的人员对这些车辆的好坏,比如说从操控、测试等等,我们可以对这个车开一下,我就能知道这个车到底好不好。
从我个人来说有一个很大的转变,要看你的智驾好不好。在这方面抢先一步的布局,15到20万的布局,也是我们认为智驾辅助的系统,之后一定是一个大的趋势。从目前来说,华为的智驾相当于是领先的,而且智驾作为现在AI科技的技术出现,今后数据越大的,使用越多的,它跟日常的数据分析和应用进行改进,我们也收到了很多信息,说哪里需要改进,可能转弯不是最佳的半径,可能前面有一些滚动的东西挡住,你拉开的距离可能是判定比较提前,一般的驾驶不一样,不断在收集反馈,不断在进行改进。
上周我开了这条路,智能驾驶辅助的操作不是最优解,但是到了这周,这周已经有所改进了,所以它是不断改进和演化的过程。所以在今后消费者决策购车的过程当中,会占到越来越重的比例。现在还有很多消费者没有尝试,包括在店端做了一个试驾之后,没想到现在已经做到了这样的地步。我还是认为智驾可能是今后竞争当中的胜负手。从我本人和我们的判断来讲,我们觉得驾驶辅助系统,包括明年国家也会放开一批L3的,虽然整体是先ToB,再ToC的态势,但这是很大的趋势。今后L3、L4的技术应用可能会彻底改变的,包括整个座舱的布置都会改变的,会实现对汽车这个品类的重新定义。
现在不太好说,但以后在智能驾驶越来越深入,或者从L3开始完全不需要你接手,从驾驶的动作或者是驾驶的行为都已经被机器来替代,被AI替代之后,对于这个行业肯定会产生深远的变化。这也是我们这次跟华为合作很重要的点,大家都认为这是将来的趋势,一定会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各个级别的车型上,甚至会成为大家购车很重要的因素。
汽车之家:您刚刚提到智驾的优化,这种数据反馈是你们先拿到数据给到华为,或者说这种合作模式是什么样的?
杨嗣耀:这个其实很简单的,是ToC的数据。在智驾辅助的过程当中,我刚刚按到一个什么,就直接传到后台的数据端了。不是说戏剧性的今天传了马上就能改,也是不断做收集和优化的,也欢迎大家来试用一下我们的产品。很简单,你点一下,就可以上传了。
汽车之家:调度研发的这些资源,是谁来主导?是咱们来主导吗?
杨嗣耀:这背后是有一个体系的,大家通力进行合作的,当然这当中是有分工的。但是背后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大家都希望智驾能够做得更好。
汽车之家:对整体市场的判断,大概3个问题。今年1-10月份乘用车的增速大概是8%,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大概是53%。燃油、纯电、插混的比例大概是5比3比2。想问一下,您认为明年市场的增速,新能源的渗透率,以及市场格局是什么样的?
杨嗣耀:你要说明年或者是本月或者是下月,我很难给出一个很具体的数字。因为其实现在受到的影响是很多的,尤其是明年,你像购置税退出,其实现在各个区或者是各个省市都会有自己新能源的补贴,很多时候是一个总的篮子或者是一个总的金额,一般是先到先得,用完了就算了。
汽车之家:您对新能源车渗透率是持乐观态度吗?
杨嗣耀:我只能讲一个长期的趋势,肯定渗透率会更高,以后的渗透率新能源汽车在60到70之间。如果明年没有,那就是后年,肯定会这样的。我们其实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培育,其实新能源或者电动化的产品,接受程度已经不是消费者有顾虑的,而是更多消费者的尝试,随着之间购车的周期,一般换新车是5-7年。随着越来越以前的车辆开始进入购车周期的更换,新能源的渗透率会增加的。充电基建会增多的,在新能源的过程当中,不管是增程还是其他什么,都对于燃油车是不一样的体验,我个人认为是更好的体验。不是说燃油车会消失,有些家庭还是会选择燃油车,这是个人不同的选择。我个人而言更喜欢开燃油车,比如有跟脚的响应或者是油门踩上去的感觉,很多新能源产品现在在模拟加油门的声音,还是有人会喜欢这些的。但是我认为新能源车尤其是智能车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汽车之家:您认为明年纯电车和插混车,您认为哪个增速更快一点?
杨嗣耀:我应该是纯电,后续结合对新产品的布局,大家也都知道有很多的品牌也会增加新能源新产品的投放,纯电车的比例会大大的增加。所以,目前续航800、900公里已经开始起来了,燃油车一般是500、600、700公里,里程焦虑是越来越难听到的一个词,逢年过节路上堵暂时没有办法解决的现象,但是随着技术的攻克,我会纯电的市场期望更高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