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马云淡出公众视野,云峰金融一度沉寂,此次突然宣布“豪赌”以太坊,可谓高调“复出”。
本文由无冕财经原创发布
作者:贾琦
编辑:陈涧
设计:岚昇
9月2日,香港金融圈炸出一声惊雷——云锋金融斥资4400万美元,一口气买下1万枚以太坊(ETH)。
消息一出,市场立刻给出反馈:9月3日股价大幅高开,9月4日更是逆市上扬。短短两日,投资者用真金白银表态:马云回来了,云锋金融不再是那枚一度被搁置的“闲棋冷子”。
要知道,云锋金融过去几年几乎淡出公众视野。自2018年收购万通保险后,公司在资本市场鲜有大动作,股价长期徘徊在低位。正因如此,这次突如其来的“豪掷以太坊”,才格外引人关注。
它不仅让市场重新聚焦这家公司,更抛出了一个更大的悬念:这1万枚以太坊“豪赌”,究竟只是一次大胆的投机,还是马云正在酝酿的一场更大的金融新局?
被重启的棋子
要理解这枚棋子的分量,还得从它的身世说起。
云锋金融的前身是上世纪80年代创立的万胜国际证券,1987年便已登陆港交所。几十年间,从一家本土券商逐步跻身行业前列。
真正让它声名大噪的,是2015年那场资本操作:马云与老搭档虞锋联手,通过云锋基金斥资26.8亿港元入主瑞东集团,并借壳更名为“云锋金融”。
自此,它成为“马云系”的天然延伸。名字里的“云”,取自马云;“锋”,则来自虞锋。云锋基金是控股股东,马云通过基金间接持有约11%的股份,虞锋则掌握超过25%的股权。
▲上海云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股权架构。图片来自天眼查。
2018年,正是在两人的主导下,云锋金融豪掷39亿港元收购万通保险亚洲60%股权,拼齐证券、保险、资管三大板块。
这一步棋,被外界解读为,马云将“互联网+金融”的野心,延伸至保险与资管领域的重要落子。
毕竟,马云对云锋金融的期待,从来不止是一家金融公司,而是“中国版嘉信理财”。嘉信理财是一家从传统券商成长为市值超900亿美元的美国综合金融集团,马云希望云锋金融能走出同样的路径。
然而,自2021年起,随着马云淡出公众视野,这盘棋似乎被按下了暂停键。即便云峰金融旗下“有鱼股票”“有鱼智投”等APP继续运营,财富管理、经纪、投研等业务照常开展,但资本市场几乎不再关注它,股价也长期在低位徘徊。
直到今年,随着马云在国内高调现身,云锋金融的沉寂才被打破。7月15日,公司沉默近两年的公众号突然更新,由执行总裁黄鑫发布公告称,云锋金融将战略投入Web3.0、RWA、数字货币、ESG零碳资产等前沿领域,并重新定位为“立足香港、连接大湾区、连接世界”的保险和金融科技集团。
▲云峰金融公告截图。
这不只是一纸公告,更像是一次宣告。资本市场的反馈直接而热烈。年初至今,云锋金融股价累计大涨239%,这背后,折射的正是投资者对马云回归气息的感知,以及对云锋金融重回正轨的强烈预期。
3亿押注以太背后
棋盘已重新铺开,下一步,才是关键。让外界大感好奇的是,为什么押注的是以太坊,而不是比特币?
比特币在币圈被称为“数字黄金”,价值在于稀缺和抗通胀。但它更多是一种被动储备,能存,却难用。
以太坊则不同,它不仅是一种加密货币,更是一条能承载复杂应用的公链平台。在马云的算盘里,以太坊不是投机工具,而是未来业务的“底层引擎”。
过去,保险理赔、债券结算、跨境清算等金融场景往往依赖多层中介,效率低、成本高;而在以太坊上,这些流程可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公开透明。也因此,贝莱德、摩根大通、汇丰等全球金融巨头的现实资产代币化(RWA)几乎都选择在以太坊上落地。
所谓RWA,就是把房子、债券、保险单等现实资产,变成链上的“数字凭证”。这样一来,资产可以像股票一样快速流转,所有权更透明,理赔或结算也能即时执行。
这与云锋金融的业务高度契合。作为万通保险的控股方,如果能够将保险单据或基金收益权搬到链上,就能打破瓶颈。比如,让理赔更快,收费更透明,用户体验由此得到显著改善。对云锋金融而言,这意味着保险、资管、证券等板块,都有望借RWA找到新的增长空间。
政策红利则进一步放大了机会。
今年8月,香港金管局推出《稳定币条例》,首次明确允许合规机构开展加密业务。而云锋金融正好握有香港1、4、6、9号全牌照,相当于拿到了“全能驾照”。
这让它不仅能合法持有以太坊,还能在香港探索链上基金、链上支付、代币化保险等业务,站在合规与创新的交汇点上。
就在宣告买入以太坊的前一天,云锋金融亦宣称已与蚂蚁数科牵手,投资了RWA公链Pharos,前者是支付宝背后的技术团队,后者则由蚂蚁链前CTO张辉(Alex Zhang)带队,专注于资产上链。
这一切更像是一盘精心布下的局:从牌照,到技术,再到资产储备,云锋金融正在把棋子一颗颗摆上新的棋盘。
更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以太坊购入经由HashKey Exchange完成,而云锋金融的独立非执行董事肖风,恰为HashKey集团的核心人物,也显示出云锋金融此次行动远不止于资产配置,更可视为对香港合规数字资产生态的整体认可与战略支持。
马云的终极角色转变?
从电商到支付,再到大数据、云计算乃至人工智能,马云的每次押注都带有前瞻性。这一次,通过云锋金融买入1万枚以太坊,他显然把目光投向了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
更大的棋局,则是联动“蚂蚁系”,构建一个跨境数字金融生态。
资产端,云锋金融凭借证券、资管与保险业务,沉淀用户与资金池;
支付端,蚂蚁系的AlipayHK与WorldFirst负责打通跨境支付与清算渠道;
技术端,蚂蚁数科与Pharos主要提供区块链底座;
而在产品端,这些要素一旦合流,便可能孕育出“链上余额宝”“国际数字保险”“代币化基金”等新金融形态。
由此,一个从资金到支付、从技术到底层资产的闭环,正逐渐浮出水面。
而香港,正是这一战略的最佳试验田。
一方面,香港监管对Web3采取“持牌开放”态度;另一方面,它拥有国际金融枢纽地位。如果云锋金融能在此跑通RWA、稳定币、数字保险等新业务,就可能借势辐射东南亚、中东乃至欧洲,推动蚂蚁与云锋的全球化。
当然,挑战同样存在。
2026年起,香港将实施巴塞尔新规对加密资产设定高风险权重;地缘政治与跨境合规成本也不可小觑。但马云的风格一向是“在别人犹豫时先走一步”。在他眼里,这场高风险博弈,或许正孕育着下一个增长故事。
如果云锋金融能在持牌合规、技术落地、产品创新三条线上齐头并进,它就有机会成为传统金融与Web3之间的桥梁。而这,或许会带来马云的终极角色转变——从电商与支付的开拓者,走向数字金融时代的架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