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吴阳煜
编辑 | 江江
新媒体编辑|宝珠
视觉 | 顾芗
丰田在8月公布了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人们发现,昔日“全球车王”出现了不折不扣的利润大缩水,以及对全年业绩预期的大幅下调。
根据该公司财报的说法,受美国政府汽车关税政策和日元汇率变动的影响,该季丰田汽车的净利润同比下跌36.9%至841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10亿元)。为此,丰田汽车下调全年业绩预期,预计2025财年净利润将同比大幅下降44%至2.66万亿日元左右。
财报上关于丰田营业利益增减原因展示
正当有人为丰田“又一次活不下去”“又一次撑不住了”而担忧时,令人讶异的是,丰田还有另一面。
比如,丰田已经连续五年蝉联“全球汽车销量第一”。到了2025年上半年,丰田全球销量达到554.5万辆,时隔3年刷新上半年销量最高纪录,继续蝉联全球销冠。
2025年上半年全球车企销量,丰田又是第一/图源:漫话车
再比如,就在财报发布的同月,丰田汽车旗下历史悠久的性能跑车Supra,传出了一条让一众内燃机车迷振奋和激动的消息:这辆外界口中的“牛魔王”,计划在2026年装载一台5.0升排量V8发动机,以让其在将要参加的一项大洋洲顶级赛事里,满足澳大利亚专业赛道的要求。
这台发动机根植于丰田子品牌雷克萨斯跑车LC500,由于拥有浑厚低沉的声浪,在业内曾得获得“天籁之音”的赞誉。因此,这一消息,引发了不少车迷对机械时代驾驶热情的怀念。
可以说,在中国消费者群体脑海里,一向以“稳重”和“经济实用”为代名词的丰田汽车,如今,一条腿正在大力推广着自家品牌的混合动力和氢能源技术,一条腿仍坚守着传统大排量自吸发动机的轰鸣。
丰田2025年新推出的混动SUV威兰达/图源:广汽丰田深圳门店账号
如此叛逆的丰田,其反潮流的一举一动,似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作为燃油车时代的王者,这家车企还有话要说。
3000万辆中国汽车利润不如丰田?
更早些时候,中文互联网上声量渐弱的丰田汽车,在今年的5月8日发布了过去的2024财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21日)数据,其净利润达到了约4.8万亿日元(约人民币2470亿元),尽管同比下滑3.6%。
有统计数据指出,这大概等于同期十余家中国上市车企利润总和的1.94倍。
值得一提的是,北美地区作为丰田汽车最大的海外单一市场,特别是2024年美国市场贡献了丰田全球销量的23%。
美国加州:丰田经销商/图源:视觉中国
不过关税压力,的确给丰田汽车的利润状况带来了明显波动。根据特朗普政府当前的关税政策,美国对自日本进口的汽车和零部件仍征收27.5%的实际关税,有日本媒体据此分析称,丰田在2025财年,预计或将减少营业利润1.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83亿元)。
尽管在关税波动和持续通胀压力之下,作为去年全球唯一一家销量突破千万辆的车企,丰田在年中时分仍然宣布,将2025年全球产量目标上调至约1000万辆,同时将2026年和2027年的产量预测值分别上调至1020万辆和1050万辆。
就是这样一家车企,近年来,贴在它身上的标签多以负面为主,比如“守旧”“平庸”等评价时有发生,甚至丰田常常作为某些国产新能源车型的性能指标比较对象出现。
但是,这或许有些低估或轻视了一家传统车企转型和进化的决心。
丰田汽车生产线/图源:视觉中国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黄奇帆,在2025贝壳财经年会上披露的一组数据,引发了广泛讨论:中国年销3000万辆汽车的利润总额(约850亿元)竟不及日本丰田一家企业(2337亿元)的40%。
反过来讲,这折射出当前我国汽车产业规模与效益的失衡问题,暴露出产业在转型升级中的深层矛盾。据经济日报的进一步比较,以比亚迪、长城汽车等18家主要上市车企为例,去年其净利润总和不到800亿元,仅相当于丰田的1/3。更尴尬的是,丰田每卖一辆汽车能赚2.3万元,而自主品牌平均单车利润不到其一半。
依赖国际化供应链的汽车产业,正受到更高成本和更低销量的冲击,丰田为什么在全球能够实现逆势上涨,原因是什么?背景是什么?未来的趋势是什么?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会长严斐就向盐财经指出:“这是值得我们业内高度关注的。”
去油价较低的地区
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油电迭代加速、全球汽车行业加速洗牌的竞争格局之下,丰田汽车在成本控制、技术积累和本地化生产销售网络等方面,仍有着亮眼的先发优势,来维持逆势增长的销量成绩。
“丰田上调了最近三年的销量目标,说明它可能还是对自己的新能源转型保有信心,认为自己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增多了以后,销量会增加,能够更好地适应目前各个国家相关的新能源汽车政策,所以它在逆势之下进行了销量目标的调整。”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这样向盐财经分析道。
对比其他车企,张翔认为,在制定经营策略方面,丰田的一大明显优势在于自身的全球化程度极高。
具体来看,丰田研发体系的技术可以在全球市场里实现整体共享,当丰田汽车的年销量在2024年超过了1000万辆后,它每辆车的研发费用、生产制造费用、营销相关费用以及管理费用等都会得到摊薄,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这使得它在整体成本控制上取得成效。”张翔向盐财经补充道:“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化车企,丰田覆盖的市场地区广阔,使得它的技术积累、研发力量和销售网络都能被更多人看见。”
根据丰田汽车在7月份发布的公告,今年上半年该企业全球销量同比增长5.5%,达到510万辆,其中混动车型占总销量的43%。
具体到中国市场,一汽丰田在去年交付了超80万辆新车,成为少有的连续两年实现增长的合资车企,其中包括丰田汽车的混合动力技术“智能电混双擎”车型在内,电动化车型交付超38万辆,同比增长36%的同时占比达48%;广汽丰田同年则交付超77万辆新车,虽然同比下降6.9%,但电动化车型占比亦达到48%。
广汽丰田2024年交付超77万辆新车,电动化车型占比达到48%/图源:新浪汽车
在张翔看来,相比旗下的传统燃油车型,丰田混动车型的市场号召力正在提升,也成为上调销量目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丰田使用油电混合双擎技术的车型更低油耗的特点,已经成为其一大优势。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去年的市场成绩单,也证明了它们低油耗的优势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可;而且相对于纯电车型,保值率也要更高,这些都使得丰田的混动车型成为拉动品牌销量增长的一大引擎。
过去,丰田汽车在全球范围内以其车辆的可靠性和耐用性著称,也由于丰田燃油车保有量巨大的缘故,其拥有着成熟的二手交易市场和维修体系。
仔细查看丰田汽车出口的各市场主要目的地,我们发现,美国和中东都是油价相对较低的地区。
在以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为代表的中东产油区市场,汽车销售以燃油车为基本力量,面对当地沙漠为主的地形,大尺寸SUV兰德酷路泽和其从属的普拉多,由于越野性能和耐用性突出的缘故,已经成为丰田在海湾细分市场的标志车型,占据着极高的品牌影响力地位。
而有来自美国汽车服务平台的数据显示,在去年第一季度的美国汽车市场,纯电和插电混动汽车的销量仅占轻型汽车市场的7.5%,其中纯电动汽车的渗透率为7.3%左右。
且在同年3月,美国环境保护局对该国汽车尾气排放作出新规改变,表示将到2032年,纯电汽车占新车销售比例的目标,从此前的约67%,下调至最低35%,并预计包括混动汽车在内,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销售份额可能达到56%。
目标市场的客观现实和正在发生的变化,无疑对丰田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制定自身技术相对中立的多路径策略,起到了明显的导向作用。
丰田汽车在今年5月,曝光了旗下紧凑型SUV荣放(RAV4)的最新一代,宣布这款计划于2025年年底上市的第六代经典车系,将取消传统燃油车型,推出插混(PHEV)和混动(HEV)两个版本——但有别于排放标准更为严苛的欧洲市场,在2024年至今的北美市场,仍然保留着纯燃油版本。
存量优势提供长久竞争力
放在更宏大的汽车产业格局里来看,过去两年来,综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国际能源署等权威组织,及相关行业研究机构作出的公开预测分析,业内已达成一定共识:
到2030年左右,包括纯电和混动车型在内,新能源汽车占全球汽车销量的份额将升至60%至70%左右;
与此同时,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将调整至30%到40%这个区间,或可能形成大概为40%纯电、30%混动和30%燃油车的市场格局。
从这个角度出发,与其说燃油车、混动车和电动车三者之间,是替代与被替代的关系,并以此出发作为评判车企进步与否的标准,不如将未来的汽车产业格局视作更加多元动态的能源体系或更为客观。
不同车企秉持短期各异,但通往更节能高效目标的技术发展路线协同进步,方能更加精准地满足各地区消费者,不同的出行场景需求。
有来自国际能源署的相关研究报告表示,全球的原油需求在2030年之前仍然会保持增长的态势——这样的能源宏观局面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与其说丰田持续投入燃油车的发展,是故步自封之举,不如说是其出于“混动优先、电动加注”战略考量的重大抉择。
这样多元化的新能源建设路线,建立在丰田汽车针对本国和海外生产差异的客观基础之上,使得这家超过80年历史的老牌车企,既囿于日本矿产资源匮乏、动力电池原材料供给存在不确定性的缘故,必须坚持耕耘氢能汽车的研究投入,又需要充分利用过往产品的存量优势,通过自身积累的庞大现有燃油车保有量,和相关联的二手车交易体系、维修网络等配套优势,来尽可能持续为品牌在市场上提供长久的竞争力。
该如何努力超越以丰田为代表的老牌玩家传统汽车企业,向利润更加丰厚的产业链生态位发起进攻呢?对于中国汽车业而言,仍然是任重道远的挑战。
丰田汽车的展厅前,依旧人头攒动/图源:视觉中国
此外,丰田汽车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拥有着不在少数的忠实用户。
“由于其车型多为燃油车的缘故,丰田的产品在二手车市场保值率也比较高,受调价的影响较小,同时在售后技术服务方面也相对完善,这些都保证了丰田汽车的议价能力。”张翔认为,在打造自身品牌影响力上,丰田汽车对中国车企的一大重要启示在于,车企规模越大,历史越悠久,对于它在市场积累正向反馈就越有帮助。
从这个角度讲,面对“年年在新闻中崩盘”的丰田,我国的车企要实现长久发展,应当像丰田那样,做成一家老店,让自身的新车销售、二手车销售形成正向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