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没想到,当初的不惜一切代价,会带来如此大的损失。
美团发布二季度财报,损失惨重
外卖战火渐熄,而各平台也相继交出了自己的“战报”。十几天前,京东率先交出了答卷。而今,美团作为外卖大战的另一位核心玩家,也发布了二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美团二季度的总收入为91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7%。然而,其经营利润却下滑至2.26亿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98%,经营利润率也由13.7%降至0.2%。
图源:美团2025年二季度财报
具体来看,在二季度,美团核心本地商业分部收入为65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7%,但受外卖竞争影响,其经营利润仅为37亿人民币,同比下降75.6%。同时,由于海外扩张,新业务分部的经营亏损同比扩大至19亿人民币。
最终,美团在二季度的经调整溢利净额下降至15亿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为136亿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89%。同时,在二季度,其经营现金流入净额为48亿人民币。
从财报数据来看,美团利润下滑主要源于其核心本地商业业务的亏损以及海外业务的扩张。
今年,自京东入局外卖后,京东和饿了么先后发起“百亿补贴”活动,极力争夺用户。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美团为了提升用户粘性,不断调整策略,导致用户激励、推广和广告开支大幅度增长。
从财报来看,美团的销售及营销开支由2024年第二季度的148亿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同期的225亿人民币,占收入百分比由18.0%增加至24.5%。
图源:美团2025年二季度财报
然而,7月前的补贴相比于7月后,简直是小巫见大巫。7月初,淘宝闪购宣布启动500亿补贴计划。于是,美团也开始放大招,在7月的第一个周末集中发布了大额优惠券。据悉,有不少用户领到了“15-15元”“18-18元”“25-20元”的外卖券,此外还有“0元外卖”的活动。最终,由于补贴力度过大,美团系统一度崩溃。
同日晚,美团官方发文称,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已突破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量超1亿单。
图源:美团
在7月的第二个周末,美团继续发力,而其即时零售日订单量也成功突破1.5亿单。其中,拼好饭订单量超3500万单,神抢手订单量超5000万单。
图源:美团Meituan
然而,这场大规模的补贴战引起了市场监管部门的关注。于是,7月中旬,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了饿了么、京东、美团,要求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继此次约谈之后,外卖平台的补贴战开始降温,美团也不再发布各阶段战报,而是将更多资源投入到赋能商家和骑手福利待遇提升之上。
在商家赋能层面上,美团通过建设餐饮外卖的食品安全基础设施——浣熊食堂,帮助餐饮商家实现放心外卖的品质升级。据市场消息,浣熊食堂目前已经在广州、深圳、北京、上海和杭州启动了合伙人招募计划,试图与更多商家建立合作关系。
同时,美团还通过与商家共建卫星店的方式,帮助商家降本提效。目前,美团已经与海底捞、老乡鸡、全聚德等800多个头部餐饮品牌合作,共建了超过5500家的卫星店。而且,美团表示到今年年底,其将开设超10000家外卖卫星店,并为首批10000家加入卫星店的商家,提供累计4亿元的系列扶持计划。
在骑手福利待遇提升上,美团通过骑手补给站、骑手之家的建设以及保险补贴的全国性落地推广,持续提升和改善骑手福利待遇以及工作环境,以更好留住原有骑手,同时招揽更多新骑手。只有这样,美团才能持续扩大自身骑手队伍,从而为消费者提供稳定高效的外卖配送服务。
如此看来,正是因为要应对竞争对手的强劲攻势,美团必须要在商家赋能、骑手福利待遇提升上加大投资力度,而这一策略调整也使得美团的整体利润有所下滑。
当然,除了国内外卖业务的发展,美团在海外的业务扩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公司的亏损。
今年5月,小象超市正式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启动营业。同时,有市场消息传出,美团Keeta计划在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巴西等国开展业务,并已经在迪拜、科威特城、多哈、麦纳麦、巴西圣保罗等城市大规模招聘C端团队。而前不久,美团Keeta正式在卡塔尔上线。
图源:美团Meituan
所以,整体来看,国内激烈的外卖竞争以及海外业务的大规模扩张,都使得美团在营收和支出上难以达成平衡。但这些行动,从本质上来讲,都是美团可持续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其未来发展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外卖大战,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战争
事实上,除了美团,作为外卖大战的另一位玩家京东,同样也在二季度损失惨重。
京东集团二季度财报显示,营收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其中,核心零售业务收入310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0.6%,经营利润率达到4.5%,创下公司历史上所有大促季度的最高值。
图源:京东2025年二季度财报
然而,京东包含外卖在内的新业务在二季度亏损高达147.77亿元,这也直接导致集团整体经营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05亿元转为亏损9亿元,同时净利润几乎腰斩至62亿元。
图源:京东2025年二季度财报
今年2月,京东入局外卖行业。但是,作为初来者,京东一时难以打破美团、饿了么双雄割据的行业格局。于是,京东通过“零佣金+五险一金+百亿补贴”组合拳,力争在外卖行业撕开一道口子。果不其然,在大额补贴的助推下,京东外卖的日订单量于618期间突破2500万单。同时,在今年8月下旬,京东宣布其已经为15万全职骑手全额缴纳社保。
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京东在外卖业务上投入了大量资金,而这一巨额投资也使得京东在二季度中亏损了上百亿元。
然而,即使亏损严重,美团和京东都没有因此退缩。在电话会议上,当被问及如果竞争对手继续保持高额补贴,美团会如何应对时,王兴表示,“当竞争持续加剧且变得更加激烈时,我们将全力以赴捍卫我们的市场地位。”
美团作为外卖行业的老大哥,为了捍卫自己的市场地位,赌上一切,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何京东也如此重视外卖业务的发展呢?
众所周知,外卖的利润率普遍较低。根据摩根大通统计,2024年全球主流外卖平台的平均净利润率仅为2.2%,最高者UberEats也只有3.3%,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平台的外卖利润率超过5%。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外卖作为高频次的消费场景,能够为平台带来巨大的流量和用户粘性。而这些流量又可以导向其他盈利业务,比如酒店、旅游等,形成协同效应。
这样看来,美团所要捍卫的也绝非仅仅是外卖市场的地位,而是整个本地生活服务生态的入口和根基。而京东则是想要通过高频刚需的餐饮外卖流量,带动低频的零售消费,从而形成“餐饮+零售”的协同效应。
此前,在谈及京东外卖时,京东首席执行官许冉就表示,“随着规模增长,这个业务将会释放规模效应,同时改善效率,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个业务根植于我们整个生态当中,未来对于我们的即时零售、核心的电商零售甚至物流业务,都有巨大的协同价值,在用户的流量、购物频次、跨品类购物等方面都可以带来增量的贡献,同时配送运力、技术数据等方面也可以带来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
所以说,美团和京东在外卖领域的巨额投入,看似不理性的商业行为,实则背后都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其中,外卖作为本地生活服务的重要入口,关系到整个生态体系的构建和未来增长空间的开拓。因而,对于平台而言,这不是一场要不要打的战争,而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战争。
虽然,从现阶段来看,外卖业务的亏损仍将继续。但从长期来看,市场竞争终将走向理性,平台也会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而外卖大战,也远未到终局,好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