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二号人物的亡命天涯


1

2025年8月,一则新闻揭开了恒大集团二号人物夏海钧藏匿海外的冰山一角。

香港高院应清盘人申请,颁布针对夏海钧妻子何某的临时禁制令,冻结了她名下位于美国加州尔湾的多项资产。

法院文件披露的细节令人侧目:夏海钧妻子在加州持有3处不动产和4辆豪车,总价值约2400万美元,而这些资产的实际出资和控制人正是夏海钧本人。

法院认为,夏海钧借妻子名义持有豪宅,公然隐瞒在美资产,显然有转移财产、防范追债的企图。

因此法庭决定将其妻列为被告,共同限制处分相关资产。

这一系列操作终于让销声匿迹多年的夏海钧浮出水面:原来他早已在美国安好了退路,过着“狡兔三窟”般的隐秘生活。

作为曾叱咤一时的“打工皇帝”,夏海钧从恒大攫取的财富难以尽数。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至2022年间夏海钧光工资薪酬就累计高达18.55亿元人民币,平均日薪达77万元。

巅峰时的2017年年薪2.7亿,就算2021年恒大暴雷前夕,他依然拿了2.02亿元薪酬,另加上套现股票债券约12亿元。

夏海钧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纸醉金迷之后,夏海钧现在已然成为全球追债的“猎狐”目标。

香港清盘人步步紧逼,国内监管部门和交易所亦将其列入黑名单。

曾经叱咤风云的恒大二号人物,如今俨然一名亡命天涯的负债富翁。

此时的夏海钧,应该忘不了2022年的那个7月。

2022年7月22日深夜,广州珠江畔的恒大中心顶楼依旧灯火通明,恒大董事局紧急会议一直开到了子夜。

一份加盖恒大集团公章的公告静静躺在桌上,等待最后签发。

公告上的每个字都像铅块一样沉重:“恒大物业约134亿元存款被第三方质押担保并强制执行,相关贷款经第三方回流恒大集团用于一般营运。恒大执行董事、行政总裁夏海钧等三名高管因违规安排承担责任,董事会要求三人辞任集团职务。”

会议室里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压抑气氛。

许家印沉着脸坐在长桌一端,缓缓放下签字笔。

他抬眼看向对面的夏海钧,眼神复杂而冷峻。

往日里被称作“老许最信任的男人”的夏海钧,此刻神情木然,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十岁。

许家印话语里的意思再明显不过:这134亿的黑洞他不知情,一切都是夏海钧等人擅作主张。

夏海钧沉默良久,终究什么也没说,只能在辞职文件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十五年戎马倥偬,终以这样一种羞辱的方式谢幕。

凌晨时分,公告通过港交所披露。

消息传出,舆论哗然:中国恒大集团“二把手”夏海钧黯然退场,“功臣”沦为“罪臣”。

有人将这夜比作恒大帝国大厦崩塌前的一声巨响。

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夏海钧的传奇生涯迎来了最戏剧化的转折点。

2

夏海钧从未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卷入如此漩涡。

1964年,夏海钧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一个离恒大总部所在的南国羊城极为遥远的冰城。

夏海钧年少时家境平平,却格外勤奋好学,求学之路步步高升:先后考入中南大学冶金系、暨南大学经管学院,取得工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以及产业经济学博士学位。

高学历的光环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商界凤毛麟角,也为他日后的腾飞埋下伏笔。

博士毕业后,夏海钧进入央企中信集团体系,在南方经济热土崭露头角。

他先后任职于中信华南集团旗下的房地产公司,从基层一路做到中信东莞公司总经理、中信华南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等职务。

在东莞,夏海钧展现出卓越的经营才能:据说当时他接手的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房企,愣是被他经营成了当地地产龙头。

彼时的夏海钧意气风发,已是业内小有名气的职业经理人。

然而命运的转折,在2007年来临。

这一年,南下广州的恒大集团董事长许家印正为公司冲刺上市招兵买马,急需一名既懂资本运作又能镇得住场面的副手。

有传闻称,许家印为了延揽夏海钧,曾上演“三顾茅庐”的好戏。

第一次会面,两人交谈数小时,许家印抛出橄榄枝:“海钧,如果你愿意来恒大,可以先做董事局副主席、常务副总裁。”夏海钧不置可否。

第二次,许家印亲赴东莞,再次盛情相邀,并许诺道:“三个月后,我就把总裁的位置让给你。”

据夏海钧身边人士回忆,那段时间他内心颇为纠结。一边是打拼多年的中信体系,前途稳健可期;另一边是野心勃勃的民营房企恒大,蕴藏着巨大机遇也潜伏着未知风险。

最终,夏海钧被许家印的执着打动,他放弃了体制内的“铁饭碗”,选择追随许家印下海闯荡。

2007年6月,43岁的夏海钧正式入职恒大,出任董事局副主席兼常务副总裁。

三个月后,许家印兑现承诺,将集团总裁之位交予他。

这对中国地产界的“黄金搭档”,开始狂飙突进。

3

加入恒大的最初几年,夏海钧就遇到了重重挑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骤然来袭,恒大彼时的香港上市计划临门折戟,公司资金链瞬间绷紧。

当年恒大销售额从2007年的31亿元骤降至25亿元,现金流吃紧,几近撑不下去。

许家印为寻求资金奔走四方,甚至连续三个月陪香港富豪郑裕彤打牌拉关系,以换取投资度过难关。

公司上下人心惶惶,这对新搭档却表现出惊人的默契:许家印外抓融资,夏海钧内控经营。

一时间,恒大每天高层会议从早开到晚,常常持续到凌晨两三点。

在这样的铁血管理下,公司勉强撑过了最艰难的冬天。

2009年,恒大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这一年,在夏海钧的统筹下,恒大大举引入战略投资者,并成功推动公司于11月5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钟声响起的那一刻,许家印激动得热泪盈眶,夏海钧也难掩笑容。

恒大命运自此改写,企业进入爆发式扩张通道。

随后的几年堪称恒大的“狂飙年代”。

业绩报表节节攀升:2010年,恒大全年营收跃升至203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关口;2016年,恒大营收更是飙至3733亿元,跃居全国房企销售榜首。

彼时的恒大可谓风头无两:高歌猛进拿地,全国版图迅速铺开,从区域房企跻身宇宙级巨头。

2017年,许家印登上中国首富宝座,身家达2900亿元人民币。

他的左膀右臂夏海钧也风光无限,被外界称作“宝座背后的男人”。

恒大集团官网对夏海钧的介绍中写道:“夏海钧拥有逾30年房地产开发及企业管理经验,目前全面负责集团日常工作,包括财务及资本运营、监察法律事务、信息化建设、海外及公共事务等。”

换言之,除战略方向和拿地这种核心决策由许家印拍板外,恒大日常运转几乎都由夏海钧执掌。

夏海钧既是公司高速运转的发动机,也是许家印最信赖的操盘手。

在业内,夏海钧以胆大心细、手腕强硬著称。

他常年奔走于银行、信托、基金等各大金融机构之间,为恒大源源不断地融资输血。

每逢恒大发债或贷款到期前夕,夏海钧总能神通广大地调来新资金填补缺口,被同事戏称为“最会搞钱的总裁”。

恒大许多惊人的资本运作背后,都有夏海钧的身影:从海外发美元债券、引入战略投资者,到分拆物业、汽车板块上市,他熟练地运用财技,将恒大杠杆越拉越高。

在2017年恒大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夏海钧曾意气风发地总结恒大成功的秘诀:“规模扩张是首要目标,只能靠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和低成本的‘三高一低’模式来实现快速发展。”

彼时的他满怀豪情。

“三高一低”的高歌猛进战略,正是恒大在他与许家印搭档下登顶行业之路的真实写照。

为了追赶和超越万科、碧桂园等竞争对手,恒大选择了激进而冒险的路线:借更多的钱,拿更多的地,开更快的工,用最低的成本赢得市场份额。

短短十年间,恒大从一家区域公司膨胀为拥有全国项目的地产帝国,这对搭档可谓居功至伟。

2018年,在恒大如日中天之时,《福布斯》公布了“香港上市中资企业CEO薪酬榜”,夏海钧以2.7亿元年薪位居榜首,荣膺中国地产界“打工皇帝”之称。

自2015年以来,他的年薪都稳定在亿元以上,2017年达到峰值2.7亿元。

这个数字甚至超过许多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让业内咋舌。

许家印对他的重用和犒赏,由此可见一斑。

4

光鲜业绩的背后,暗流涌动。

恒大高速扩张的那些年,夏海钧作为“操盘手”主导了一系列激进的商业决策,也埋下了日后危机的伏笔。

首先是大规模融资与冒险投资。

恒大的扩张离不开巨额资金支持,夏海钧深知这一点。

夏海钧带领团队不断创新融资手段:除了传统银行贷款,恒大还通过信托、私募基金等影子银行渠道募资,并频繁在境内外发行债券。

他甚至推动恒大发行过面向公司高管的专属高息美元债,据传内部认购踊跃,连他自己也投入巨资购买,坐享高额利息回报。

然而这些融资手段缓解燃眉之急的同时,也让恒大债台越筑越高。

更冒险的是,恒大在巅峰时期大举进入非地产领域:收购广州足球俱乐部、进军粮油和矿泉水行业、豪掷数百亿布局新能源汽车……

这些决定多出自许家印的强势拍板,而身为总裁的夏海钧则负责具体落实。

公司内部一度人心惶惶,财务负责人多次暗示资金紧张,但夏海钧总能想方设法找钱支持董事长的“多元化”野心。

恒大造车就是典型例子:2019年起恒大在新能源车领域投入了近500亿元,可惜回报渺茫。

但夏海钧依然得为庞大的烧钱计划张罗资金。

其次是高杠杆与财务冒险。

为了保持“三高一低”模式下的资金链运转,夏海钧不惜采用一些激进做法粉饰财报、腾挪资金。

多年后监管调查揭示:恒大地产2019年、2020年财报存在大规模虚假记载,分别虚增利润407亿元和512亿元。

这些数字骇人听闻。

也就是说,恒大在巅峰时期的光鲜盈利,有相当部分只是纸面富贵。

夏海钧作为集团总裁,显然难辞其咎。据证监会调查,他正是恒大财务造假的组织和安排者。

只是在当时,这一切仍深藏在亮丽的业绩光环之后,无人能窥见暗影。

最后是一步险棋:“永续债”和A股回A计划。

2016年前后,为了进一步做大规模,恒大透过复杂的交易发行永续债等表外融资工具,巧妙地将巨额债务不体现在报表上,以降低账面负债率。

这种会计处理虽游走于监管灰色地带,却为恒大争取了更高评级和融资空间。

此外,夏海钧主导了恒大回归A股的计划:2016年恒大引入多家战投,以高估值让后者入股地产板块,承诺两三年内让恒大地产在国内上市。

如果成功,恒大将获得巨大资本溢价。

可惜天不遂人愿,恒大回A计划迟迟未获通过。

2020年,距离承诺期限将至,恒大不得不以现金和债券赎回大部分战投股份,耗资高达数百亿元。

这无异于一次自伤筋骨的巨额支出,让原本高企的债务雪上加霜。

夏海钧为筹措回购资金殚精竭虑,终于在最后关头勉强兑付,算是替老板履行了承诺。

然而,公司资金链因此愈发紧绷。

事实上,到2018、2019年左右,业界已经开始暗暗担心恒大的债务问题。

恒大总负债一路攀升至1.97万亿元(包括合同负债)巅峰,“高杠杆”如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一些审慎的银行和投资者悄然收紧了对恒大的授信。

当监管部门在2020年推出“三道红线”新规,限制房企过度举债时,恒大首当其冲地被列入红档。

夏海钧明白,这意味着恒大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通过滚动融资来缓解资金压力了。

此时的恒大,就像高速行驶在悬崖边的大巴,刹车片突然开始失灵。

5

2021年,对恒大而言是噩梦开始的一年。

年初,公司虽勉强宣布踩线达标“三道红线”,但大量隐忧已无法掩盖:销售回款放缓、债务高企、项目遍地开花却现金流告急。

6月,一张广发银行向恒大子公司申请资产保全的法院裁定书在网上流传,点燃了市场的导火索。

7月,广发银行向恒大地产讨债的消息坐实,恒大债务危机正式引爆。

外界恐慌情绪瞬间蔓延,供应商围堵讨款、购房者担心烂尾、金融机构绷紧神经,中国版“雷曼时刻”的论调四起。

狂风骤雨中,恒大帝国表面的繁华一夕退色。

8月,恒大承认财务压力巨大,恳请政府支持。

9月中旬,深圳南山区恒大总部大楼前出现震惊全国的一幕:数百名投资者聚集抗议,要求偿还恒大财富的逾期理财产品。

这些投资者里,有买房的业主、散户投资人,甚至恒大自己的员工——此前公司鼓励员工购买恒大财富的产品,以支持资金周转。如今这批人血本无归,愤怒地高喊“恒大还钱”!

现场维稳的安保人墙将他们挡在大楼之外,门口一度推搡混乱。

恒大财富总经理杜亮被迫出面安抚,在人群中颤声承认:“我们确实拿不出400亿现金,一下子兑付不了……”

甚至透露自己早在5月就提前兑付赎回了投资,理由是“家里有急事”。

此言一出,更激起群情激愤。

有人绝望到冲上恒大大楼天台欲跳楼,以死相逼维权,场面一度失控。

这样刺耳的抗议声,对一向高高在上的许家印和夏海钧而言,无疑是当头棒喝。

风暴中,人们却惊讶地发现:恒大往日叱咤风云的总裁夏海钧,仿佛从舞台上消失了。

2021年下半年,无论是恒大内部誓师保交楼的大会、还是对政府的承诺会、债权人会议,都看不到夏海钧的身影。

这位昔日高调的“打工皇帝”仿佛人间蒸发,只留下一个荒诞的传闻:“夏总去香港忙着处理债务重组和资产出售。”

但更多业内人士相信,他这是提前抽身保命去了。

事实上,早在风暴正式登陆前的7、8月间,夏海钧就已悄然开始行动。

香港联交所的资料显示,2021年7月至8月,夏海钧分14次火速抛售了自己持有的3笔恒大美元债券,在违约爆发前套现约3.6亿元人民币。

几乎同一时期,夏海钧还减持清仓了在港上市的恒大物业公司1000万股,以及恒大汽车公司300万股股票,合计套现约1.155亿港元。

通过这几次减持,夏海钧总计变现资金接近12亿元人民币。

这一连串精准而大量的减持,让人不得不联想:作为恒大财务情况最清楚的人,他显然已意识到巨轮即将撞山,于是在第一时间选择弃船自救。

有恒大员工事后回忆,2021年9月初公司高层一次紧急会议上,一位副总裁焦急质问:“资金缺口这么大,夏总人呢?!”

台下无人作答,许家印铁青着脸保持沉默。

事实上,夏海钧早在危机爆发初期就避走他乡,将烂摊子留给仍在一线苦撑的同僚们。

唯有一则消息证明他尚有余绪关心恒大命运:据凤凰网报道,10月份夏海钧曾现身香港,与海外债权人商讨债务重组和资产变现方案。

但此后,他再未公开露面。

对于恒大上下而言,这位昔日的总裁已如幽灵般消失。

人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恒大最危险的时候,“二号人物”已经不在船上了。

6

2021年12月,恒大未能支付到期债券利息,正式宣告违约。

这座债务高塔终于坍塌,中国房地产历史翻开了黑暗的一页。

随之而来的是多米诺骨牌效应:恒大项目停工、楼盘交付延期、各地业主断供潮涌现,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为防系统性风险,监管当局迅速入驻恒大,牵头成立风险化解委员会,一场前所未有的善后行动就此展开。

许家印在公开信中含泪承诺“保交楼,保民生”,甚至变卖家产、出售私人豪宅以筹款自救。

然而恒大的窟窿之大远超想象,短短几个月已无力回天。

就在这风雨飘摇中,埋藏于恒大内部的一颗“炸弹”被引爆了。

2022年3月,恒大财务审计过程中突然发现: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恒大物业账上有134亿元存款“不翼而飞”!

经过初步查明,这笔巨款原来是在2020-2021年间被恒大物业子公司分三次拿去做了存单质押担保,换取银行贷款输血给恒大集团,结果贷款到期未还,被银行强制执行划走。

简单说,就是恒大挪用了本属恒大物业的小金库来救主业,而操作过程中涉嫌严重违规甚至瞒骗。

消息一出,投资者一片哗然,香港监管机构迅速介入调查。

恒大方面也不得不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彻查此事。

而几乎所有人第一时间都想到一个名字:夏海钧。

因为这笔离奇的134亿腾挪术,如果没有集团最高财务负责人拍板,是断不可能完成的。

事实正是如此。

7月22日深夜,恒大披露独立调查的初步结果,确认夏海钧(时任集团行政总裁)、潘大荣(时任集团首席财务官)以及柯鹏(时任集团执行总裁)三人正是参与安排134亿存款质押担保的直接责任人。

董事会当即决议,要求三人辞去集团所有职务,以示问责。

公告中同时不无讽刺地强调:“许家印主席并未审阅相关文件,因为没有人特别提醒他注意。”

仿佛要向公众撇清,恒大掌舵人对此事毫不知情,只是无辜“被签字”背锅。

这番说辞令人为之哑然。

夏海钧正式卸任时,外界注意到一个细节:中国恒大公告感谢了他的贡献,称其“因健康原因”辞职云云。

但事实上,从2021年下半年起夏海钧就几乎没有出现在公众场合,公司高管群里也鲜少发言,俨然退出核心圈。

内部人透露,在“134亿存款案”东窗事发之前,夏海钧已淡出恒大日常管理近一年。

他甚至早早开始变现套现自己所持恒大资产:除了前述债券和股票,他还在辞职前后陆续抛售手中恒大股票,并出售了香港的一处豪宅。

那套位于香港山顶豪宅原值近1.6亿港元,他以8200万贱价急售,只为尽快回笼现金。

恒大帝国的坍塌进入不可逆的下坠轨道:2022年底,公司债务重组久拖无果;2023年,境外债权人失去耐心,纷纷采取法律行动。

许家印则在国内面临多起调查和诉讼。

2023年9月,恒大地产因涉嫌违规被立案调查,公司海外重组计划宣告失败。

同月,许家印本人因涉嫌犯罪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昔日叱咤风云的首富终究难逃法网。

7

夏海钧离开恒大高层后,选择了远走他乡,试图抽身事外。

然而,他真能全身而退吗?

围绕他的纷争和清算,才刚刚开始。

2022年夏海钧辞职消息公布后不久,就有传闻称他“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

这一度未经官方证实的消息,到了2023年9月由权威媒体披露:夏海钧早在2022年年中已回到内地,接受相关部门控制调查,连同前CFO潘大荣一起协助调查134亿存款案。

若此为真,则意味着夏海钧实际上并未真正在海外逍遥,而是在内地配合处理问题,以求从轻发落。

2024年3月,中国证监会对恒大集团相关违法行为作出处罚预告:经调查认定恒大地产2019、2020年财报严重造假、累计虚增利润数百亿,且在债券发行中涉嫌欺诈。

证监会拟对恒大地产及许家印、夏海钧等责任人予以顶格处罚。

其中,夏海钧被处以警告和1500万元罚款,并被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这是监管层对其多年财务造假行为的严厉清算。

深交所也在2024年5月发布公告,因夏海钧作为恒大控股股东董事期间违反规定,拟对其公开谴责并认定其终身不适合担任债券发行人董事、高管等职务。

同时,这份公告指出“因无法与夏海钧取得联系”,交易所只能以公告形式送达处分决定。

也就是说,此时夏海钧已被正式确认“失联”,俨然逃亡海外。

恒大债务违约后,境外债权人同样穷追不舍。

在香港,高等法院于2022年底正式委任清盘人接管恒大资产清理。

2023年8月,清盘人代表恒大公司向法院起诉许家印、丁玉梅(许家印前妻)、夏海钧、潘大荣等人,要求追讨他们过往非法取得的巨额股息和酬金,金额高达约470亿港元(约60亿美元)。

这其中,夏海钧作为恒大前总裁名列被告,赫然在列。

与此同时,香港法院开始逐步冻结他们在港的资产。

2024年1月,法院下令冻结夏海钧在香港的资产,金额据报道高达600亿港元。

纸终究包不住火。

就在这个月,夏海钧还是浮出了水面。

也是在这个月,随着中国恒大在港交所正式摘牌退市,一代房地产巨舰最终沉落。

夏海钧是否将在异国他乡被绳之以法?抑或继续隐匿财产,与债权人斗智斗勇?

现在无人能给出确切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出中国商业史上罕见的悬疑大剧,将在漫长的法律程序中继续上演。

参考资料:

恒大猛料:原二把手夏海钧已被控制一年多!下一个是谁?深蓝财经

全球追索的恒大“二号人物”浮出水面!夏海钧藏身美国加州尔湾,观察者网

确认了!恒大原“二号人物”夏海钧失联,深交所拟给予处分,腾讯新闻

证监会拟决定对许家印、夏海钧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新华财经



Source link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程序员中文网 » 恒大二号人物的亡命天涯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