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智慧的系统凝练:评宋志平《硬道理》


文|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

中关村国睿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会会长 程凤朝

宋志平会长的最新著作《硬道理》无疑是近年来中国企业界,尤其是资本市场领域中的一部卓越之作。这本书集战略深度、实践洞察与理论广度于一体,堪称管理思想的经典之作。它凝聚了宋志平四十年的企业实战经验、十八年上市公司领导智慧和六年行业深耕的洞察,以扎实的实践底色,为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套兼具思想穿透力与实践生命力的行动指南。

紧扣时代脉搏,回应现实关切:政策与实践的深度结合

本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时代课题的精准把握,例如《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提出,未来5年,上市公司质量和结构明显优化,到2035年,上市公司质量显著提高。宋志平将这些宏观政策转化为企业可感知的具体行动坐标。例如,在公司治理部分,书中深入解读了《OECD公司治理原则》《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12项核心法规,使政策不再是抽象的文本,而成为企业治理的“操作手册”。

书中直击当前企业发展痛点,覆盖从“反内卷”七大解决方案到“大出海”抱团策略,从市值管理具体路径到并购重组风险控制,从双循环市场深耕到ESG实践落地方法等内容。通过“政策解读—问题剖析—方案输出”的闭环设计,宋志平为企业提供了“穿越周期”的导航系统。

知行合一,系统凝练中国式高质量发展路径:十项修炼的实战框架

书中提出的“治理规范、突出主业、创新领先、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回报股东、并购重组、双循环市场、防范风险、社会责任”十项修炼,绝非纯粹的理论推演,而是宋志平从500多家上市公司调研和375个企业案例中提炼的“硬道理”。这些修炼构成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完整生态:治理规范是根基,突出主业是方向,创新领先是动力,产品卓越是载体,品牌卓著是溢价,回报股东是责任,并购重组是捷径,双循环市场是空间,防范风险是底线,社会责任是升华。

尤为精妙的是,每一项修炼都对应一个“最佳实践”案例,如美的集团的治理规范、宁德时代的主业深耕、联影医疗的创新突破等,形成了“十法则+十标杆”的对照体系,企业可以从中学习、借鉴、复制,并付诸实践。

以事说理,构建案例驱动的知识新范式:从故事到智慧的转化

宋志平的写作风格是“先做先看,再想再讲,最后写下”的“一鱼三吃法”,使本书充满了实践的温度。全书以108个小节组成,融入了200多个生动的小案例和10个深度大案例,涵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横跨制造、科技、金融、消费等多个领域。既有宋志平亲身经历的实操故事——如带领中国建材进行海外路演的“讲通、讲好、讲准确”原则,也有调研中发现的标杆实践——如贵州茅台的五大竞争力构建、小米的动态优势迭代等。

每个大案例后面提炼的三条启示,形成了“案例呈现—规律提炼—方法输出”的知识闭环。这种“用故事讲透道理,用案例佐证观点”的方式,使深奥的管理思想变得通俗易懂、触手可及。

理论与情怀兼具,展现新时代企业家的责任担当:从经营之道到价值之道

本书的深层价值在于,它不仅关注具体的方法,还传递了做企业的底层逻辑与价值追求。宋志平贯穿始终的“制度自觉”强调了合规经营是企业的生命线;通过“市场敬畏”解读资本市场的逻辑,提出“资本市场客户与产品市场客户同等重要”;倡导“长期主义”,指引企业发展方向;并通过“社会责任”升华企业的境界,主张做有品格的企业,坚守道德高地经营企业。

这种价值理念的传递,源于宋志平作为“世界500强”掌舵者和上市公司教练员的双重身份。他带领两家央企进入世界500强,管理20家上市公司的经验,让书中的每个观点都有扎实的实践支撑。同时,作为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他又以行业引领者的身份,将个体经验升华为行业共识。这种“实践者+观察者”的双重身份,使本书既具备“怎么做”的方法论,也具备“为何做”的价值论。

总之,《硬道理》不仅是一本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操作手册”,也是一本企业管理思想的“智慧宝典”,更是一面映照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时代镜子”。它值得所有企业家、资本市场参与者以及研究人员反复研读、细细品味。



Source link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程序员中文网 » 实战智慧的系统凝练:评宋志平《硬道理》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