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荐股群到成功退费:一位股民的48小时维权实录
"老师推荐的股票又跌停了!"看着手机里绿油油的持仓,上海股民老陈(化名)狠狠拍了下大腿。三个月前加入的"精英投顾群",承诺的"每周三支涨停板"成了笑话,8万块服务费换来的却是账户缩水近三成。
一、温柔陷阱: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牛股群"
老陈的经历绝非个例。去年刚退休的他,在某财经论坛看到"免费诊股"广告,扫码进了个两百人的微信群。群里的"王老师"每天晒涨停截图,时不时发些"学员"转账感谢的聊天记录。
"刚开始我也将信将疑,"老陈回忆道,"但看到群里好多人说跟着赚了钱,还有晒宝马方向盘的照片..."在助理反复推荐下,他最终购买了某持牌机构的"至尊VIP服务"。
这种套路其实很常见:
1. 免费诱饵:以诊股、研报为名收集联系方式
2. 氛围营造:群内安排大量"托儿"烘托气氛
3. 饥饿营销:虚构名额限制、涨价倒计时
4. 服务降级:实际提供的建议与宣传严重不符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二、觉醒时刻:识破套路的三个关键信号
直到连续五支推荐股大跌,老陈才起了疑心。他注意到几个蹊跷处:
- 所谓"涨停股"都是开盘即封板,根本买不进
- 亏损后老师总说"操作失误"要求加购新服务
- 签约合同上的公司名称与宣传时不一致
"这就好比去餐馆点龙虾,端上来的却是小龙虾!"广东股民林女士(化名)这样比喻她的遭遇。她在某直播间购买了"机构通道服务",后来发现所谓"内幕消息"其实是公开研报内容。
三、高效维权:48小时退费全记录
意识到问题后,老陈做了三件事:
1. 证据固化:导出全部聊天记录,标注承诺与实际不符处
2. 服务追溯:整理转账凭证、合同条款及宣传材料
3. 专业协助:通过朋友介绍联系到维权顾问
"最惊喜的是周三下午提交材料,周五早上就收到退款到账短信。"老陈特别提到,专业团队对证券行业规则的熟悉程度,是快速解决问题的关键。
常见维权误区提醒:
- ❌ 与客服反复纠缠可能错过最佳时机
- ❌ 自行谈判容易陷入"分期退费"陷阱
- ✅ 完整证据链+专业话术=高效解决方案
四、防坑指南:四招识别问题投顾
- 查资质: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核实投顾资格
- 看承诺:凡保证收益的都要警惕
- 比服务:对照合同条款与实际内容
- 留证据:宣传材料、聊天记录全程备份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老师说话都像背台词,'稳赚不赔'这种话术,阿拉上海人讲就是'豁胖'(吹牛)!"老陈笑称自己交了笔"认知税"。
如果您也遇到类似情况,不要慌张。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处理,往往能事半功倍。
法律声明:若您在近五年内,因认为投顾公司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行为,我们提供专业维权咨询服务,助力您维护合法权益,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