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稳赚不赔"变成泡影:一位股民与投顾公司的维权之路
"王老师,您上次推荐的股票又涨停了!"2022年3月,上海股民李伟(化名)在投顾公司的VIP群里兴奋地发着消息。两个月前,他被一则"年化收益保底50%"的广告吸引,缴纳了5.8万元服务费成为某持牌投顾公司的高级会员。然而好景不长,当李伟追加投资到15万后,所谓的"内幕消息股"开始连续跌停...
一、"天上掉馅饼"的投资陷阱
李伟的遭遇并非个案。近年来,随着股市波动加剧,不少投资者被投顾公司"稳赚不赔"、"高额回报"的话术所吸引。这些公司往往打着"专业分析"、"独家渠道"的旗号,通过以下几种常见方式吸引客户:
- 夸大宣传:在广告中使用"100%准确率"、"月收益30%"等绝对化用语
- 诱导升级:先提供少量"准确"荐股,再以"更高级别服务"为由要求追加费用
- 营造氛围:在微信群、直播间制造"跟单赚钱"的假象,利用从众心理
- 模糊风险:对投资风险轻描淡写,强调"专业团队把控"
"刚开始确实赚了点小钱,群里天天有人晒盈利截图,感觉不跟就亏了。"李伟回忆道,"后来老师说要布局'大行情',让我升级到30万的钻石会员,我凑了15万进去,结果..."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二、识别投顾服务的合规红线
根据相关法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在开展业务时必须遵守多项规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违规行为对照表:
合规要求 | 常见违规表现 | 投资者应对措施 |
---|---|---|
不得承诺收益 | "保本保收益"、"稳赚不赔"等话术 | 保留宣传资料作为证据 |
充分揭示风险 | 淡化或回避风险提示 | 检查合同中的风险告知条款 |
服务与收费匹配 | 收取高额费用却提供模板化服务 | 对比服务内容与收费标准 |
从业人员资质透明 | 使用"首席分析师"等虚衔 | 查询从业人员执业资格信息 |
"当时合同里确实有风险提示,但业务员说那只是'走形式',重点是他们有'特殊渠道'。"李伟苦笑道,"现在想想,真是被贪心蒙蔽了双眼。"
三、维权路上的关键转折
损失发生后,李伟先是尝试与投顾公司协商,对方以"市场波动属正常风险"为由拒绝承担责任。就在他几乎要放弃时,偶然了解到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反映情况。
"收集证据是最关键的一步。"李伟分享道,"我整理了他们所有的宣传资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特别是那些承诺收益的对话截图。"
通过专业人士指导,李伟发现该投顾公司在服务过程中存在多处不合规操作:
- 业务员私下承诺收益
- 实际服务与宣传严重不符
- 未按规定进行风险测评
经过一系列合规流程,最终李伟成功追回了大部分服务费用。"虽然不是全部,但能拿回这些已经超出预期了。"他感慨道。
四、给投资者的实用建议
- 保留完整证据链:从最初接触到后续服务的所有资料都要妥善保存
- 注意时效性:越早采取行动,成功可能性越大
- 理性评估服务价值:警惕与收费标准不匹配的"神奇"承诺
- 寻求专业指导:合规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知识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初多问几个为什么,可能就不会掉进这个坑了。"李伟说,"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其他投资者提个醒。"

法律声明:若您在近五年内,因认为投顾公司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不当行为,我们提供专业维权咨询服务,助力您维护合法权益,减少损失。
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服务机构时请务必核实其资质,阅读合同条款,理性判断宣传承诺的可信度。如已遭遇类似情况,请及时保留证据并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