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顾服务名不副实?梳理证据链助您合理维权
“老师推荐的股票怎么一直跌?”上海的陈阿姨(化名)最近很郁闷。去年她花了6.8万元购买了一家持牌投顾公司的“VIP荐股服务”,对方承诺“每周3只涨停股”,结果半年下来账户反而缩水40%。当她提出质疑时,对方却以“市场行情不好”搪塞,甚至建议她再加10万升级至尊服务……
这种遭遇并非个例。许多投资者反映,部分投顾机构在签约前后服务内容差异巨大:宣传时吹得天花乱坠,实际提供的却是网上随处可查的“模板化建议”,甚至存在未经客户同意频繁调仓、隐瞒服务风险等问题。
一、这些“服务缩水”迹象要警惕
1. 承诺与兑现严重不符
- 签约前宣称“一对一专家指导”,实际只有群发消息;
- 保证“高胜率策略”,但提供的股票与大盘走势毫无关联;
- 服务期内投顾老师频繁更换,甚至长期失联。
2. 费用与价值明显失衡
杭州的刘先生(化名)支付了3.2万元投顾费,得到的却是“复制粘贴”的行业研报。当他要求解释操作逻辑时,对方只回复“相信专业团队”——这种缺乏实质性服务的情况,显然不符合《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中对“勤勉尽责”的要求。
3. 诱导升级“更贵套餐”
部分机构会以“行情转好”“独家内参”为由,不断诱导客户追加费用。广东的赵女士(化名)在3个月内被劝说加仓4次,累计投入超15万元,最终发现所谓的“内参”竟是公开资讯。
二、维权关键:如何构建证据链?
若您认为服务未达约定标准,可通过以下材料争取协商解决:
- 签约文件:重点查看合同中关于服务内容、风险提示的条款;
- 聊天记录:保存投顾人员承诺收益、诱导缴费的对话;
- 交易记录:证明推荐股票与实际收益的偏差;
- 服务记录:如未按约定提供报告、指导次数不足等。
案例:福建的吴先生(化名)整理出投顾群内“100%收益”的宣传截图与账户亏损对比,最终在专业人士协助下,7个工作日内拿回了大部分费用。
三、合理维权建议
- 先协商:明确列出服务未达标的具体表现,要求机构说明;
- 证据归档:避免情绪化投诉,用事实材料支撑主张;
- 专业协助:若自行沟通无果,可寻求第三方协调。
“原本以为钱打水漂了,没想到真能退回来!”——这是多位投资者维权成功后的共同感慨。
如果您遭遇类似情况
✅ 保留所有合同、转账记录、沟通证据
✅ 对照服务条款,核实机构是否履约
✅ 寻求高效解决方案,减少时间成本
联系 小羊维权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法律声明:若您在近五年内认为投顾公司存在服务不符、诱导消费等情况,可咨询专业团队协助维护合法权益。
微信扫码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