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投顾公司拒绝退款的"霸王条款",他这样操作成功拿回29800元服务费!
"王先生,您这个情况我们真的没办法退款,合同里写得清清楚楚..."电话那头客服机械式地重复着同样的说辞。上海股民王德生握着发烫的手机,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这可是他三个月的退休金啊!
一、老股民的"财富自由梦"如何变成噩梦
65岁的王德生是典型的"老八股"一代,退休后把炒股当作精神寄托。去年10月,他在某财经直播间看到"某持牌投顾机构"的荐股广告,宣传语写着"跟紧主力步伐,月收益20%起步"。半信半疑间,他加了所谓的"助理"微信。
"刚开始那个小李可热情了,天天发他们老师带客户赚钱的截图。"王德生回忆道,"后来还拉我进VIP群,里面天天有人晒盈利,看得我心痒痒。"在群友"一个月赚回服务费"的鼓动下,他咬牙交了29800元的"至尊会员"年费。
交钱后情况急转直下。推荐的股票不是买不进就是买了就跌,所谓的"老师"开始玩失踪。当王德生提出退款时,对方却搬出合同条款:"服务期超过7天不予退款"。
二、这些"套路"你可能也遇到过
王德生的遭遇并非个例。笔者梳理近期案例发现,类似情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模式:
- "稳赚不赔"的话术陷阱
通过夸大过往业绩、伪造盈利截图等方式营造"股神"形象,实际推荐的往往是高风险标的 -
"饥饿营销"的升级套路
先以低价服务吸引入局,再不断推销更贵的"私募内参""主力通道"等增值服务 -
"踢皮球"式售后服务
交费前秒回信息,交费后回复变慢,出现问题就推给"市场风险"
"最气人的是他们总拿合同说事。"深圳的刘女士向笔者吐槽,"可当初签电子合同时,根本没人提醒我看那些小字条款!"
三、破局关键:找准谈判筹码
转机出现在王德生加入的一个投资者交流群。群友"老船长"分享了自己的维权经验:"别跟他们扯皮,要抓住他们的违规点..."
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王德生做了三件事:
- 整理全部聊天记录,特别是收益承诺相关内容
- 核对投顾人员执业资质(发现其分析师编号与宣传不符)
- 查阅该机构近期被采取监管措施的信息
带着这些材料,王德生没有大吵大闹,而是理性地给该公司合规部门发了份《服务异议告知函》。令人意外的是,5个工作日后他竟收到了26800元的退款(扣除已服务月份费用)。
四、维权路上的"避坑指南"
通过多个成功案例,笔者总结出几点实用建议:
- 证据收集要趁早
微信记录、转账凭证、合同文档都要完整保存,最好做公证备份 -
沟通记录要完整
每次通话录音前告知对方(法律规定需征得同意),书面沟通留痕 -
诉求表达要专业
避免情绪化指责,重点指出对方在服务过程中的具体违约行为
"很多投资者卡在第一步就放弃了。"专业维权顾问分析道,"其实只要证据充分,大部分机构都愿意协商解决。"
五、你的权益值得守护
王德生最终挽回了大部分损失,但他的经历值得每个投资者警醒。记住,当遇到类似情况时:
- 保持冷静,不要删除任何沟通记录
- 拒绝"认栽"心态,你的每一分钱都值得争取
- 寻求专业帮助往往能事半功倍
如果您也遭遇投顾服务纠纷,不妨先咨询专业团队评估可行性。毕竟在资本市场,懂得保护自己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注:文中人物姓名为化名,案例经过文学化处理。投资有风险,选择服务机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