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顾会员费背后的那些事儿:一位老股民的维权实录
"老师,这个月会员费我交了三万八,推荐的股票怎么还跌停板了啦?"上海股民王建国(化名)盯着绿油油的K线图,手指头都在发抖。半年前他在某持牌投顾公司的直播间里,被"首席分析师"夸得天花乱坠的服务套餐,现在看起来就像个笑话。
一、糖衣炮弹的温柔陷阱
去年双十一,王建国收到条短信:"【XX证券】双十一特惠!原价8.8万的至尊VIP服务,现价3.8万!名额仅剩2个!"后面还跟着个红彤彤的倒计时标签。
"当时想着,持牌机构总归靠谱伐?"王建国回忆道。客服小姑娘用糯叽叽的台湾腔保证:"老师您放心啦,我们这个服务去年客户平均收益68%呢~"还发来几张PS痕迹明显的盈利截图。
像王建国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很多投顾公司会利用:
- 限时优惠的紧迫感("最后1小时!")
- 虚构的成功案例("学员周收益截图")
- 专业头衔包装("前私募操盘手")
等手段诱导股民购买高价服务。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二、服务缩水的那些套路
交钱后的剧本往往很相似:
- 从秒回到轮回
签约前消息秒回,交钱后变成"您的顾问正在服务其他客户" -
万能话术模板
- "短期波动很正常"
- "要相信专业判断"
- "建议补仓降低成本"
- 不断升级的套路
当客户提出质疑时,新的"王牌策略组"、"机构通道"等更高级服务又开始推销
广州的李女士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刚开始说交2万8就能跟单操作,后来又说要再交5万开通'机构席位',跟传销似的层层加码!"
三、维权路上的正确姿势
王建国后来通过朋友介绍联系到专业团队,整理了三类关键证据:
1. 夸大宣传的聊天记录
2. 未兑现的服务承诺
3. 缴费凭证与合同条款
"最气人的是他们合同里玩文字游戏,"王建国说,"'预期收益'写的是'不代表实际收益',当初推销时可没说这话!"
经过专业团队的协调,王建国最终挽回了大部分损失。整个过程就像广东人说的"食得咸鱼抵得渴",既要保持耐心,也要懂得用对方法。
法律声明:若您在近五年内,因认为投顾公司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行为,我们提供专业维权咨询服务,助力您维护合法权益,减少损失。
小羊维权提醒您:投资决策需谨慎,遇到高收益承诺时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如已产生纠纷,保存好证据材料,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才是明智之举。
📞立即咨询退费 158 2783 9931
(微信同号,咨询完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