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裁员,又一美系汽车巨头扛不住了


作者:枫叶

来源:正商参阅

兵败如山倒,百年大变局下,美系车龙头福特也扛不住了!

百年福特,堪称伟大!

一直以来,通用和福特都是美系车的最佳代表,后来马斯克横空出世,才有了特斯拉撑起美系电动车最后的希望,可惜同行是冤家,特斯拉不仅蚕食两家的市场份额,还跑到国外建厂,哪怕是美系车龙头也扛不住了。

不知不觉间,时代变了,美国汽车界的不倒传奇,在华销量暴跌,电动汽车业务不断推迟、裁员减本,甚至有崩盘”的风险。

市场瞬息万变,转型缓慢的传统汽车巨头,还能撑几年呢?

也许,汽车工业靠内燃机专利“躺赚”百年的时代,真的要结束了!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690万辆,同比增长超40%;

前8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近千万辆,渗透率超45%。

值得一提的是,上周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4000万辆,这一重大里程碑,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目之所及,国产和外资车,正经历着处境颠倒的巨变;特别是在新能源车方面,演绎着一场冰与火之歌。

01

通用汽车宣布大裁员后,美系车龙头福特也扛不住了!

福特汽车公司近期宣布,由于欧洲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其位于德国科隆的电动汽车工厂将于2026年初裁员1000人。

要知道,科隆工厂可是福特在欧洲的电动汽车生产基地,福特全球电动化转型的重大依仗。

被寄予厚望的科隆工厂,福特在2年前刚不吝20亿美元对其完成改造升级,被福特誉为“通往更好之路”的关键里程碑。

哪知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福特表示,两年前科隆电动汽车中心开业时,行业预计欧洲新车登记中35%将是电动车,但现在预估到2025年底仅有20%

工厂目前生产的探险者电动版(Explorer Electric)和Capri两款电动车型,销量远不及预期,导致产能过剩,裁员就成了福特应对电动化失败最后的“杀手锏”。

事实上,此次裁员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福特在电动化转型中羸弱表现后,被迫进行的大规模成本削减计划。

去年11月,福特就曾公布计划到2027年底在欧洲裁员4000人,主要针对德国和英国的工厂。如果两轮裁员全部实施,福特在科隆工厂的员工数量将缩减到约7600人,与五年前的2万人相比减少幅度超过60%

也不怪科隆工厂不够努力,实在是福特在欧洲市场表现太差,特别是所在地德国。

数据显示,德国去年新注册汽车中,福特旗下车型占比仅为3.5%,市场份额下滑非常明显。

导致福特欧洲业务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这也就成了裁员最致命的“稻草”。

要说欧洲电动车市场不景气也就罢了,事实上欧洲电动车市场却在增长,今年1-7月欧盟纯电乘用车注册量达101万余辆,份额提升至15.6%

究其根本,福特等传统制造商面临来自中国车企的强势竞争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双重挑战。

拼不过中国新能源车怎么办?那就扬长避短,于是不少外资车企巨头不惜“打脸”也要推迟全面电动化,福特就是其中之一。

沃尔沃、奔驰、奥迪,先后在电动化路线发生了重大转向,决定向现实低头,最终还是选择将燃油车战略给重新提上日程。

福特已将从“到2030年在欧洲只售电动车”的早期口号,调整为“视需求灵活配置能源结构”。

强劲动力、宽敞空间......这些往日美系油车赖以生存的优势,在新能源车面前不值一提,反倒是油耗高、小问题频出且保值率低这些缺点一直被诟病,从未被重视。

最终也因此在汽车市场上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销量骤降,转型困难。

难道,一家历经过世纪风雨沧桑的百年品牌,仅靠裁员就能在新能源大潮中“翻身”吗?

02

中外风云同天,车企表现却截然不同。

2025年8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5万辆和285.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8.7%和10.1%,同比分别增长13%和16.4%。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6%。

中国汽车产销创新高,再次突破记录,首次双超2000万辆!

其中,表现最显眼的莫过于“车王”比亚迪。

8月,比亚迪销售37.36万辆车,海外销售80464辆,同比增长146.4%。2025年1-8月,共销售286.39万辆车,同比增长23.00%。

这两年,大家已经逐步习惯了比亚迪在国内市场的“一骑绝尘”,可大家不知道的是,比亚迪今年在海外市场完成了“世界级”突破。

数据显示,比亚迪今年前7个月累计海外销量已达55万辆,同比激增130%,半年出口量已超去年一年的成绩。

在传统车企巨头的腹地欧洲市场表现极其亮眼,今年上半年,比亚迪以71345辆的销量成绩,高居欧洲新能源市场中国品牌销量榜榜首,同比增长322.99%

要知道,欧洲市场被视为全球汽车行业竞争最激烈、挑战最大的核心市场之一,市场教育成熟,传统汽车品牌根基深厚。

然而比亚迪却在欧洲市场撕开了口子,尤其在英、法、德、意、西五大重点市场表现优异。其中,比亚迪在意大利和西班牙双双拿下新能源销量第一。在西班牙,比亚迪上半年销量突破一万辆,同比增长756%;在意大利,销量达10828辆,同比增幅高达2573.58%。

如今,比亚迪已有13款车型奔驰在欧洲的大道上,比亚迪还计划年底前在32个欧洲国家开设超过1000家门店,2026年超2000家,这相当于直接把欧洲车企的家给“偷”了,一点后路都不给它们留啊。

今日之贵,昨日之功。

正是因为当初比亚迪的孤注一掷,停掉燃油车,全力冲刺新能源,才有了今日称霸欧洲的战绩。

2025年中报显示,比亚迪2025年H1营收3712.8亿,同比增长23.3%,首次超越特斯拉半年收入;归母净利润155.1亿,同比增长13.8%,而特斯拉同期净利润跌去30%;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318.3亿,同比增长124.5%。

03

特斯拉作为美系电动车最后的“荣光”,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是比亚迪“最大的竞争对手”。

不过,特斯拉在二级市场的待遇明显要比比亚迪好多了。

2025年前7个月,特斯拉销量同比下跌13.2%,市值却仍稳居1万亿美元之上。而比亚迪呢?

不要说销量回落,增速下滑都被视为天大利空。这里有个很大的“误区”,有些股民认为特斯拉是科技公司,有着无限潜力,而比亚迪却被不少人误解为是一家“造车公司”,科技公司没有天花板,造车公司最高成就莫过于是下一个“丰田”。

其实,两者在资本市场的差距,并不能说明任何实际问题。好在比亚迪也比较理智,低调投入,钻研技术;高调做事,宣扬国威。

2025年H1,比亚迪研发投入308.8亿,同比增长53.5%。同期,特斯拉研发费用30亿美元(约合215亿元人民币),还不到比亚迪的70%。

高投入自有新收获,比亚迪今年先后发布天神之眼”智驾系统(除极个别车型全系标配)、兆瓦闪充(5分钟充电400公里)、第五代DM技术(百公里亏电油耗2.4升)等三大核心技术和19款新车。此外,还宣布了智能泊车兜底,刷屏的比亚迪9000吨大压铸生产线,仰望U9X跑出496公里极速,取代燃油车登顶全球量产车极速榜首……

这些成就哪一项不彰显着比亚迪雄厚的科技实力,谁又敢说比亚迪不是科技公司呢!

反倒是那些坐吃“油车红利”的传统巨头们,正在逐渐失去科技公司的标签。

产业技术的每一次变革,都改变着这个时代。

新能源大势面前,曾属于美系、日系、德系的光芒都开始“黯淡无光”起来。

美系在燃油车时代就已掉队,日系在电动化转型上无比挣扎,德系工业体系在汽车工业衰落带动下甚至都有着“崩塌”的风险。

近年来,作为美国造车新势力的代表,菲斯克、普罗特拉和Lordstown Motor因高利率和需求下降导致资金枯竭,纷纷申请了破产。

这些公司曾被市场寄予厚望,投资者希望其能够凭借创新技术或商业模式革新整个电动汽车行业。

结果,都是“美梦一场,破碎收场”!

如今,福特这艘百年巨轮正驶入变革风暴眼。

严格来说,这不仅是福特的生死战,更是全球传统巨头在新能源时代的挣扎缩影。



Source link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程序员中文网 » 大裁员,又一美系汽车巨头扛不住了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