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向美国科技业开出最高罚单
华盛顿共识vs布鲁塞尔效应
此前有关欧盟委员会推迟宣布处罚决定的报道表明欧盟对美国的潜在报复心存顾虑。但鉴于欧洲内部普遍支持对美国科技巨头进行约束,布鲁塞尔方面维护自主权的压力巨大。布鲁塞尔在寻求妥协空间时,须要权衡这些关切。
裁定直指谷歌在自动化广告销售链条中的垄断地位。监管机构认为,谷歌滥用自身控制权,偏袒自家平台,利用特权数据操纵广告竞价,以牺牲其他广告平台、广告公司和广告发布商的利益为代价谋取收益。
这项裁定短期内不会对谷歌构成威胁。谷歌称裁决的“处罚不合理”并表示会提起上诉,上诉流程可能要持续数年。另外,欧盟委员会并没有要求彻底拆分谷歌,而是给了公司60天窗口期提出补救方案。60天过后,谷歌还可以申请延期。
在美国,谷歌还面临着美国司法部对其广告技术业务发起的一项平行诉讼。该公司已经提出了一项避免拆分的行为补救方案——包括确保公平竞争的规则和技术承诺——谷歌提交欧盟的方案或许会以此为样板。
这些补救措施包括要求谷歌广告交易平台与竞争对手的出版商广告服务器共享实时竞价数据。合规情况将由法院指定的独立受托人监督。
但这可能难以说服欧盟。欧盟委员会此前表示,委员会界定的利益冲突具有系统性,只有部分剥离才能解决问题。扛着全球反垄断和科技监管先锋大旗的欧盟不太可能让自己成为采纳美国式反垄断缓解措施的先例。
此外,寻求跨大西洋对等也未必能改变特朗普的想法——美国国内围绕科技监管的政治环境很复杂,特朗普完全可能在国内采取更强硬执法的同时,在海外维护美国企业的利益。
尽管如此,欧盟方面权衡之后可能认为,巨额罚单和行为约束或许是美国政府能够容忍的,特别是考虑到美国司法部平行诉讼中存在类似调查结论和拟议补救措施,但强迫一家美国科技巨头剥离部分业务对于华盛顿而言会是个不能触碰的红线。
摩擦升温的可能性
特朗普对裁定的回应显示出了一定程度的克制,因为301条款调查结果通常需要约一年时间才能生效。但如果美国政府有意加速,那么实施速度也可以大大加快。与特朗普依据紧急授权采取的一系列贸易行动不同,根据301条款实施的救济措施可能不易因诉讼而被推翻。
301条款调查并无法定最低时限,这意味着美国可以选择快速推进,新贸易措施最快60天内就能落地,但也可以选择一直等待可信调查完成为止。
特朗普开启第二个总统任期以来只开展过一次301条款调查,针对的对象是巴西,如果美国对欧盟发起调查,其涵盖范围可能会更广,或许将涉及长期以来备受美国科技公司诟病的欧盟各类数字法规。
更大的风险在于,在特朗普对等关税合法性尚待美国最高法院审议裁定的情况下,欧盟可能成为301条款调查的优先目标。如果美国最高法院裁定特朗普败诉,他很可能转向借助其他贸易执法授权重新实施关税,而301条款显然是其中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