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第一财经 揭书宜
近日,有媒体发布测评内容称多家茶饮品牌的产品中存在反式脂肪酸。
喜茶、霸王茶姬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该内容严重误导了消费者。奈雪则回复记者称,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这是肯定的,原料品控的把关也一直很严格,例如牛奶用的都是悦鲜活。
公开资料显示,反式脂肪酸 ( trans fatty acid,TFA) 是含有反式非共轭双键结构不饱和脂肪酸的总称。食品中反式脂肪酸来源分为自然来源和工业加工来源,主要有以下来源途径:一,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植物油或鱼油的精炼脱臭工艺(替换精炼植物油)。二,反刍动物瘤胃中细菌的微生物转化瘤胃中的微生物(如丁酸弧菌等)在酶促作用下将饲料中的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通过生化氢化反应转变为硬脂肪等饱和脂肪酸。在这个过程中,以异油酸和瘤胃酸为主的反式脂肪酸,作为不饱和脂肪酸转变为硬脂酸的中间体存在于反刍动物的肉、脂肪和乳制品中 。三、烹饪加工。油脂在煎炸过程中,部分顺式脂肪酸会转变为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与煎炸的温度和时间有关,煎炸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次数越多,反式脂肪酸越高。
在本次事件中,若茶饮产品中含有真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自然来源的反式脂肪酸。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报告显示:食品中反式脂肪酸来源分为天然来源和加工来源,乳及乳制品中天然来源的反式脂肪酸平均含量为0.83g/100g。
上述几家新茶饮企业还表示,因为食品中反式脂肪酸来源分为天然来源和加工来源,也导致了使用真奶的喜茶产品在检测中出现微量反式脂肪酸的现象。
那么,奶茶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多少才是合规的?
记者查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发现,预包装食品中,“0反式脂肪酸”应低于0.3g/100g。在上述媒体的测评中,霸王茶姬伯牙绝弦产品被检测出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0133g/100g,喜茶烤黑糖波波牛乳茶产品被检测出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113g/100g。
此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显示,当一款饮料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不超过0.3克/100克或0.3克/100毫升时,就可以标称“无或不含反式脂肪酸”。
至于人均每天摄入多少反式脂肪酸健康,《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天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应不超过2克。公开资料显示,反式脂肪酸摄入过量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并可能影响儿童发育和神经系统健康。它主要通过干扰正常脂肪代谢、引发炎症反应等方式损害身体,常见于加工食品、烘焙食品及油炸食品中,日常需严格控制摄入量。
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作家云无心在微博表示,媒体不应该用“检出反式脂肪酸”来误导公众,用植脂末/厚乳/奶茶基底乳为原料的奶茶,反倒是不大可能检出反式脂肪,而用“真牛奶”“轻奶油”的,可能因为奶油中的天然反式脂肪而“检出”。
乳业专家宋亮指出,如果奶茶中使用的是真奶原料,那么其中检测出微量的反式脂肪酸可能是天然的,这与使用氢化植物油、植脂末等原料带来的反式脂肪酸在健康影响上有所不同。
虽然不应“脱离剂量谈毒性”,但消费者对饮料的健康意识正在提高,茶饮行业也正在变得逐渐规范。2024年,上海成为全国首个为现制饮料增加营养选择标识的城市,在上海市疾控中心指导下,多家茶饮经营者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的含量对饮料进行综合分级,从A到D级,推荐程度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