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公司8月21日深夜披露,2025年上半年,佳兆业预计录得亏损净额及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不多于110亿元。而2024年同期,公司亏损净额、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分别为90亿元及91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佳兆业今年上半年的亏损额,较去年同期或增加近二十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该公司解释,主要因物业交付减少导致已确认收益减少,以及物业项目作出减值拨备增加所致。
“该企业中期业绩预告反映出,公司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这其中,在售项目‘以价换量’以及存货跌价,出现计提资产减值等,或为重要影响因素。”一家房产机构分析师表示。
公布前述数据一周前,佳兆业位于广州的“南天汇”项目部分资产,在法拍平台被折价处置。
据阿里资产平台信息,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洛溪大桥西北面、北濠涌东侧的土地使用权(已有上盖建筑物的除外),于8月14日被拍卖。
被拍标的物规划用途为,零售商业、餐饮及商务金融等用地,地块总建筑面积64354平方米。相较于38.9亿元的评估价,本次27.23亿元的起拍价,相当于打了7折。
公开资料显示,佳兆业于2017年获得前述项目,按最初安排,该项目整体规划总建面约47.4万平方米,原计划建设成集写字楼、展销公园、高端SOHO和交通枢纽总站为一体的大型产业综合体。
虽然折扣幅度不低,但由于无人出价,本场拍卖于8月15日宣告流拍。
上述被拍卖标的物,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该公司一段曲折历程。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佳兆业旗下企业向大业信托申请24.5亿元贷款,借款期限自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抵押物为前述项目。佳兆业2021年底出现流动性危机后,该项目停摆,大业信托2022年10月提起诉讼,申请查封抵押物项目884套房产及项目土地。2024年,法院决定拍卖项目部分土地资产,以偿还债务。
事实上,佳兆业在此前一轮市场周期中,曾经历了一次债务危机。
2014年,佳兆业在深圳的中央广场等4个楼盘房源被锁定。当年12月,该公司披露了被暂停许可证、子公司限制转让股权以及暂停龙岗旧城改造项目等事项。
受此影响,佳兆业陷入债务风波,触发贷款违约事项,其采取多种方式展开自救。2015年,该公司公布境内债重组方案,与债权人反复协调后,其在2016年8月基本完成境内及境外约627.7亿元的债务重组。
彼时,佳兆业经历一翻波折后,仍实现了翻盘,其由此被冠以“不死鸟”之称。
而前述广州被拍标的物,则成为佳兆业再一次陷入债务危机的其中一项见证。目前佳兆业还未公布2025年半年报,据其2024年年报,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账面值约23.9亿元,较2023年的34.01亿元减少29.7%。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总借款约1350.74亿元,其中约1180.78亿元须按要求或于一年内偿还。
业内人士认为,从佳兆业发布的公告及市场信息来看,该公司当前仍在为解决债务问题而采取措施,但其能否再次实现逆风翻盘,继续延续“不死鸟”的历史,仍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