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经历了少年得志,高中创业,24 岁身价过亿,公司九成员工一夜离职,差点被创始团队驱逐,企业上市前夜股东叛变;他押上全部身家再次创业,成为唯一一家持续盈利的造车新势力企业;但过程中也遭遇了资金链断裂、产能地狱、铺天盖地的污蔑、诽谤和泼脏水。
播客较长,节选部分内容,在保持对话格式和愿意不变的情况下,三言对内容有所删改。
罗永浩:我听说你中学之前一直是在乡下跟姥姥和奶奶长大的,对吗?
李想:准确说,是从七个月到七岁,小学三年级之前,我跟着姥姥姥爷在沧州老家生活。
罗永浩:是家庭有什么特殊原因吗?比如父母忙不过来没法照顾?
李想:恢复高考后,我父母同时考上了北京的中央戏剧学院,生完我就去读书了,没办法带我,所以七个月大的我就被姥姥姥爷接回了沧州老家。
罗永浩:那你觉得这段乡下生活对你成长和性格有什么影响吗?
李想:影响特别正向。姥姥姥爷给我塑造了特别好的成长环境,老家村里有任何问题,各家各户都会找我姥爷解决。他们俩都是军人,也是离休干部,虽然没有系统的教育理念,但用行动给我做了榜样—— 比如战友去世后,姥爷会主动保护战友的孩子,不让她受欺负。姥姥现在已经超过 100 岁了,80 岁以后过生日,她以前帮助过的人都会来参加,场面特别温暖。更重要的是,他们帮助别人从没有 “必须要得到回报” 的诉求,这种纯粹的善意,还有后来大家对他们的认可,给了我很正向的激励:只要做对的事、好的事,就会有好的结果。
罗永浩:这种影响在你后来创业中体现出来了吗?
李想:当然。创业过程中遇到过无数困难,很多创业者朋友都放弃了,但我还能坚持,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姥姥姥爷传递的乐观精神。而且我后来才发现,这种影响比我想象中更深。
罗永浩:后来回到父母身边,是他们读完书了对吧?
李想:对,他们读完书,我也刚好到了上小学三年级的年纪,就回到了他们身边。
罗永浩:你父母都是文艺工作者,但我一直觉得你是典型的“理工男”,他们没尝试培养你对文艺的兴趣吗?
李想:他们试过,比如让我学了好几年画画,但我实在没天赋,也不喜欢。不过我对文字类的东西挺感兴趣—— 我爸是导演加编剧,他写的剧本我都能背下来,他们出去演出时,我还能提醒演员 “该你上场了”。家里有一屋子书,各种各样的都有,我从小就有看不完的书,这对我后来的文字能力帮助很大。
罗永浩:我看资料说,你高一就开始给电脑媒体投稿,这是不是也算创业的起点?
李想:可以这么说。我作文一直很好,初中时经常是班里第一,高一就试着给电脑媒体投稿,第一次投了一篇 5000 字的稿子,直接全版发表,还拿了 500 块稿费,当时是 100 块钱 1000 字的标准。后来就持续写,做个人网站时也自己写内容,算是从 “写稿” 开启了创业的雏形。
罗永浩:我还看到报道说,你父亲花 8000 块给你买了第一台 PC,那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是你央求了很久吗?
李想:那是初三毕业买的电脑。当时我们家大概有两三万存款,我爸拿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存款买了这台电脑。我爸特别开明,从来不给我提条件,觉得我该拥有什么,就会主动买回来—— 比如我是我们小区第一个有任天堂 FC 游戏机的,他去北京拍戏看到流行,就给我买了回去。
罗永浩:他不担心你玩游戏、玩电脑影响学习吗?
李想:他不仅不担心,还跟我约定“每天都能玩,但玩多久我们商量好”。我当时定的是每天中午玩两小时,他就真的让我玩,还允许院里小孩来家里一起玩。我也能做到按时停手,后来甚至主动说 “玩一个半小时就够了”。这种相互尊重的方式,反而让我从小就有了自律的意识。
罗永浩:你高中时代除了写稿,在商业方面也有“天赋” 吧?我听说你初中就开始 “赚钱” 了?
李想:也算吧。我妈从小学就按月给我零花钱,一个月 30 块,不像其他小朋友每天一块。她跟我说 “随便花,但花光了别来找我要”,结果我第一个月三天就花光了,之后就学会了管钱,甚至能攒钱买想要的游戏卡。初中时发现批发市场的漫画书 1.2 元一本,零售价 1.9 元,我就 1.5 元、1.6 元卖给同学,赚点差价。
罗永浩:听说你高三时就有月收入两万多,是父母收入的十倍,当时没觉得自己“不一样” 吗?
李想:初三暑假买了电脑后,我去电脑城帮商家组装电脑 —— 我懂配置,还能跟顾客推荐,商家卖一台电脑赚 800-1000 块,会给我 150-200 块提成,那个暑假我成了整个电脑城的 “销冠”。高一开学后,全校都知道 “装电脑找李想”,我当时就在纸上写下了 “掌控自己的命运,挑战成长的极限”,这个认知到现在快 30 年了都没变。
罗永浩:选择不考大学直接创业,父母没反对吗?
李想:我没有退学,是正常毕业的,但确实没考大学。我没跟父母争论“要不要上大学”,不是判断题而是做选择题,跟他们分析 “上大学还是创业” 的选择:上大学的话,我可能毕业后去当编辑,然后收入能多少多少;而创业的话,我把稿费存根给他们看,证明自己能赚钱,他们本身也读过大学,没有 “一定要让孩子上大学改变命运” 的执念,最后就支持我了。
罗永浩:你从创业到现在有什么偶像和英雄人物?
李想:我一直有两个偶像。一个是宫本茂(任天堂传奇设计师),一个是乔布斯。我生平买第一个ipod的时候震惊了,它工业设计太漂亮了,像一个科幻作品。
罗永浩:创业过程中肯定遇到过不少坎,比如早期做泡泡网,有没有特别难的时候?
李想:最难忘的是一次“集体辞职”。当时公司有三四十人,因为我完全不懂管理,只关注事不关注人,结果某天 90% 的人一起辞职,就剩下五六个人。我一个个打电话挽回,没人愿意回来,只能重新招人。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才意识到 “管理” 的重要性,去读管理的书,学着跟员工沟通 —— 比如晚上叫大家一起吃盖饭、米线,听他们说想法,慢慢才把团队稳住。
罗永浩:后来做汽车之家,2013 年上市前也出了小插曲吧?听说竞争对手想搅黄你们上市?
李想:没错。2013 年 9 月底,我们已经确定 10 月初去纽交所上市,投行、认购都准备好了,结果竞争对手开出 19 块一股的价格,想买我们一个小股东的股份 —— 当时我们有个条款,需要 95% 股东同意才能上市,这个小股东的股份刚好关键。最后我们行使优先回购权,通过内部借贷把股份买了回来,才没耽误上市。12 月 11 号,我们在纽约大雪天里敲了钟,发行价 13 块,当天就涨到了 30 多块。
罗永浩:从互联网转型做汽车,你当时没担心过吗?毕竟全世界互联网公司做硬件成功的没几个。
李想:2014 年我拿到特斯拉 Model S,开了一次就觉得 “这就是我想要的车”。我比所有人更早的了解增程技术,也和中国的汽车厂商老板们很熟。马斯克也是做互联网的,那时候他还没那么神话,他都能做,我也不能怂,就开始做规划了。
罗永浩:Mega对你们来讲可能是被黑得最厉害的一次吧,甚至拿 “棺材” 做文章,比手机圈黑十倍。
李想:设计团队特别伤心,还有人建议我们立刻改型。我觉得背后还是有一家公司在操纵吧。从最开始i8就一直被黑。包括后边黑理想车主,这都是有操纵的。
罗永浩:你几次创业都有家的概念,比如说车和家、汽车之家、显卡之家,甚至把MPV做成 “Home 版”,你跟家庭有比一般人更强的某种情感吗?
李想:其实分不同的阶段。最开始做显卡之家就是模仿电脑之家。汽车之家也没成立家庭。理想汽车定位家庭用户,2015 年有了两个孩子后,后来有了更多孩子,对家的认知也会越来越不同。
另一方面,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时间很短,小学都是跟着姥爷长大的,上初中又住在奶奶家,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
18岁开始创业,后来到了北京,结了婚以后才发现家庭很重,原来也不觉得自己缺什么东西,但是发现家十分非常宝贵的东西。
罗永浩:你觉得除了你之外,中国这波造车的新创业公司的老板里,谁也是一个超级产品经理型的?
李想:雷军。你在工作中得是一种状态,就是你得跟设计团队,跟研发团队,跟产品团队生活在一起,而不是说我是个老板,定期的时候我去做个评审,这是肯定不行的,这肯定不行的。
罗永浩:雷军造车的时候,你紧张过吗?
李想:没有紧张过,而且确实雷军还给我专门打过电话,那次我们打了将近两个小时电话。他当时就问我对特斯拉、比亚迪、华为的看法,聊了很长时间。最后雷军让我给他一个建议,我的建议是不要找任何的代理人,你自己ALL in,然后就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