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时,一场长达500多天的维权战也悄然打响。
2023年12月,阿嬷手作主体公司广西手作幸村陆续接到消费者向公司反馈,在广州番禺区有一家名为“广州阿嬷手作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广州旺客’)”的企业,对外发布“阿嬷手作”奶茶店加盟信息,这些消费者向广西手作幸村求证时提供了对方的宣传物料显示,该公司以"城市合伙人"名义实质开展特许经营加盟业务,其经营的"阿嬷手作"奶茶店完全复制了"阿嬷手作"的商标及产品名称,并在多地开设了高度相似的店铺。
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广西手作幸村方面对广州阿嬷手作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等提起诉讼,认为对方涉嫌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
与此同时,一同被告的还有广州旺客的控股公司广州甜茶公社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广州甜茶公社,曾用名:广州阿嬷手作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这不仅仅是商标侵权,更是对整个品牌声誉的挑战。”邓倩的代理律师伍臻华说。今年7月,法院一审判决认定广州旺客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需赔偿65万元。
不过,对于一审的判决,广州旺客方面则表示不认同,目前正准备上诉。
一审“邓氏阿嬷手作”被判赔偿67万元
在一审判决书中,广西手作幸村对法院表示,经调查发现,被告广州旺客在其经营的奶茶店铺中,于店招、菜单、海报、布帘、产品包装及微信点单程序等多处使用与原告注册商标高度近似的标识,包括相同字号的企业名称,极易导致消费者混淆。
此前广西手作幸村的声明
广西手作幸村方面指出,截止至 2023 年 11 月,原告享有权利的注册商标“阿嬷手作”已具备一定影响力,但被告依然于2023年11月22日将企业名称由“广州聚仁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变更为“广州阿嬷手作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明显存在攀附商誉的主观恶意。
广西手作幸村认为,被告的行为不仅侵犯了其商标专用权,还构成不正当竞争。鉴于损失和获利难以精确计算,公司请求法院综合考虑侵权情节、销售规模及主观恶意等因素,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害原告第54348824号注册商标、第40932006号注册商标、第40909907号注册商标、第40905188号注册商标及第40928434号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同时希望判令被告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共计100万元(含律师费、公证费等)。
被告广州旺客方面则认为,公司已经获得了第71058259号"邓氏阿嬷手作"商标权人(原为冯军后转让至励合公司)合法授权使用,并且不知晓原告商标存在,因此主观上无过错。客观未实施侵害第 40177548 号“阿嬷手作”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广州旺客解释称,"邓氏阿嬷手作"标识与原告“阿嬷手作”商标存在显著区别,“邓氏阿嬷手作”的显著识别部分为“邓氏”二字,强调姓氏标识,“阿嬷手作”的核心在于“阿嬷”,属于通用称谓,缺乏独创性。
基于此,广州旺客方面认为广西手作幸村公司提出的 “停止侵害第40177548号“阿嬷手作”注册商标专用权以及停止在店铺的店招、菜单、海报、布帘、产品包装、微信点单程序等处使用‘阿嬷手作’字样”并无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公司既未侵害原告"阿嬷手作"注册商标专用权,亦未实施误导公众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法院认为,原告系第40177548号注册商标的权利人,同时为第54348824号、第40932006号、第40909907号、第40905188号、第40928434号注册商标专用权人,上述商标均在有效期内,原告有权对侵害商标权行为提起诉讼。
此外,法院表示,虽然被告有第71058259号注册商标“邓氏阿嬷手作”,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突出使用了“阿嬷手作”四个字,存在改变显著特征、拆分、组合等方式使用其注册商标的行为,原告有权以被告的注册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为由提起本案诉讼。
法院认为,原告拥有"阿嬷手作"文字商标及相关图形商标。被告使用"邓氏阿嬷手作"标识时,将"阿嬷手作"突出显示,与原告商标构成高度近似,容易导致消费者混淆。被告在相同服务类别中使用近似标识,并在产品包装等位置使用与原告相似的图形商标,构成商标侵权。
法院指出,被告辩称获得授权,但其引用的商标注册时间晚于原告商标。在原告品牌已具知名度的情况下,被告仍将企业名称变更为含"阿嬷手作"字号,具有明显攀附商誉的恶意。虽然被告辩称存在字形差异,但不足以避免混淆。
此外,法院还认为,被告在店铺装潢(如店招配色、挂帘图形)、微信点单程序布局(左侧分类菜单、右侧商品展示)及产品命名(如“米麻薯”“荔浦芋圆”等特色名称)等方面均与原告高度相似,并使用了近似的包装及员工服装。这种系统性模仿已超出行业通用设计范畴,足以使消费者误认双方存在关联,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第一项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过,关于原告主张的赔礼道歉,鉴于被告已停止侵权,原告未证明侵权行为导致其商誉贬损(如社会评价降低、消费者负面评价等),金钱赔偿已足以弥补财产损失,法院对此项诉请不予支持。
最终,法院一审判决,广州旺客(曾用名:广州阿嬷手作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需向赔偿原告广西手作幸村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支出共计 65万元。
另一份一审判决书显示,广州甜茶公社(曾用名:广州阿嬷手作品牌管理有限公司)需要向广西手作幸村赔偿2万元。
此外,广西手作幸村方面表示,除主要案件外,针对“邓氏阿嬷手作”发展的加盟商也提起了系列诉讼,据大众点评软件显示,其中武汉市、西宁市的加盟商同样被判决商标侵权,现已闭店。
“邓氏阿嬷手作”商标被判无效
维权过程中,阿嬷手作的品牌壁垒成为关键支撑。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25年6月作出裁定,宣告"邓氏阿嬷手作"相关商标(除动物寄养服务外)无效;2025年7月底,番禺区法院一审判决认定"邓氏阿嬷手作"侵犯了"阿嬷手作"的商标权并构成不正当竞争。
伍臻华认为,判决书第67页特别强调,被告在明知原告品牌具有相当知名度的情况下,仍将企业名称变更为“广州阿嬷手作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并在多个平台突出使用涉案字号,主观上具有明显的“搭便车”恶意。
伍臻华特别提到,此次一审判决书第60页明确记载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无效宣告裁定,以及第67页则详细阐述了法院对侵权事实的认定,这些都具有重要的澄清意义。
天眼查显示,“邓氏阿嬷手作”商标共有8个,大部分商标被广西手作幸村方面保护性注册,。
其中,冯军、广州励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名下的两个餐饮住宿类商标一个在处于无效宣告审查中,还有一个广告销售类商标处于商标异议中。
对于网上传言的“邓氏阿嬷手作”是“阿嬷手作”创始人另立品牌的说法,广西手作幸村也作出回应“对方是利用‘邓氏’与创始人邓倩姓氏的关联,二者本身没有任何关系。
对于一审的判决,广西手作幸村方面表示暂时不做上诉处理。而广州旺客方面则对凤凰网财经表示,公司目前已经安排上诉了。
500天维权长路:阿嬷手作的坚守与品牌壁垒
阿嬷手作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在过去500多天跨越多地取证,涵盖门店设计比对、加盟手册分析、消费者混淆调查及山寨商标监控等多个环节。
邓倩曾对媒体表示,“维权不是目的,而是对原创品牌的敬畏——它代表千千万万真实的手作传承者,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邓倩表示,坚守品牌初心,一步一个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