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投顾合同暗藏"霸王条款":一位股民的维权实录与警示
"签合同前讲得天花乱坠,交完钱就变脸!"来自杭州的周先生(化名)最近向笔者讲述了他的遭遇。这位有着5年炒股经验的老股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在某持牌投顾机构栽了跟头。
一、甜蜜的陷阱:从"免费荐股"到高价服务
事情要从三个月前说起。周先生接到自称某知名投顾公司客服的电话,对方热情推荐"明日必涨三只金股",还邀请他加入VIP交流群。"刚开始确实推了几只表现不错的股票,群里天天有人晒盈利截图,看得人心痒痒。"
在"高级投顾"连续两周的攻势下,周先生最终支付了6.8万元服务费,升级为"钻石会员"。但签约后情况急转直下:"推的股票十只有七八只跌,问原因就说市场调整,让继续加钱升级更高级别的服务..."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二、细数投顾服务中的"猫腻"
周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笔者梳理发现,这类纠纷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 合同条款不对等
很多投顾合同暗藏"霸王条款",比如"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承诺收益"等免责声明,却同时要求投资者承担全部风险。 -
服务内容模糊化
承诺的"一对一专属服务"往往变成群发消息,所谓的"专家团队"可能只是刚毕业的实习生。 -
收费套路深
先以低价或免费服务吸引客户,再通过"内幕消息""涨停板策略"等话术诱导不断升级付费套餐。
"最气人的是,合同里写着'服务期6个月',但三个月后就说要续费,不然停止服务。"周先生苦笑道。
三、维权路上的关键转折
意识到可能被套路后,周先生做了三件事:
1. 整理全部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
2. 仔细研读合同中的服务条款
3. 通过专业渠道寻求帮助
"其实很多投资者不知道,即使签了合同,如果对方存在重大违约行为,依然可以主张权益。"协助周先生维权的专业人士解释道。
四、给投资者的实用建议
- 签约前务必"三查"
- 查机构资质(证券业协会官网可查)
- 查从业人员资格
- 查过往纠纷记录
- 警惕这些危险信号
✓ 承诺保本或高额收益
✓ 要求转账到个人账户
✓ 拒绝提供书面服务协议 -
留存完整证据链
包括但不限于:宣传材料、聊天记录、交易记录、合同文本等。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天天晒盈利的群友很可能都是托。"周先生感慨道。通过专业协助,他在10个工作日内成功拿回了大部分款项。
您是否也遇到类似情况?
如果您:
- 近期签订过投顾服务协议
- 发现实际服务与承诺严重不符
- 希望了解如何合理维护权益

法律声明:若您在近五年内,因认为投顾公司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行为,我们提供专业维权咨询服务,助力您维护合法权益,减少损失。
(注:文中案例已做隐私处理,所有时间节点、金额信息均为模拟场景)